
老李靠在沙发上,肚子饿得咕咕叫。眼看快到饭点,打开冰箱一看,就剩一根有点蔫的西葫芦。“这可咋整?” 他嘀咕着,外卖太慢,自己做又怕麻烦。忽然瞥见橱柜里那罐泡得红彤彤的泡椒,眼睛一亮:“有了!就做这个!”
西葫芦这菜实在,菜市场两块钱能买一大根。皮薄薄的,一刀切下去 “咔嚓” 一声,透着股水灵劲儿。论营养也不含糊,钙含量比黄瓜高不少,维生素 C 含量快赶上柠檬了。老李手脚麻利地把西葫芦切成粗丝,心里想:“粗点好,有嚼头,细了跟吃粉丝似的,没口感。”
那罐泡椒是老伴的拿手好戏。小红尖椒用白酒泡了足足二十天,开坛时那股酸辣味直冲脑门,能把人呛得眼泪直流。老李舀了一勺,红彤彤的辣椒段在案板上滚来滚去,酸香扑鼻。“这东西下饭,谁吃了都得迷糊!” 老李美滋滋地念叨着。
炒这菜就得快。热锅倒点油,油一热,西葫芦丝 “哗啦” 一下倒进锅,老李拿起锅铲快速翻炒。“必须大火!” 他手腕一转,锅里的菜丝上下翻飞。老伴从旁边经过瞅了一眼:“咋不放盐啊?”“别急!” 老李得意地撒进泡椒,“这玩意儿本身就咸,保准好吃!”
瞬间,厨房里就弥漫开酸辣的香味,老李吸了吸鼻子,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西葫芦丝裹着红油,看着就水灵。他夹起一筷子尝了尝,眼睛立马眯成了一条缝:“嘶 —— 这酸爽,到位!” 第二口还没咽下去,米饭已经下去小半碗了。“我的天,这也太下饭了!” 老李扒拉着碗里的饭,恨不得把盘子都舔干净。
这泡椒可真是个宝,不光能炒西葫芦,泡鸡爪也是老李看球赛时的必备。上次邻居来串门,尝了口老李做的泡椒鱼头,那酸辣汤底把鱼肉煨得滑嫩,差点把舌头都吞下去。“下次试试泡椒豆腐,” 老李琢磨着,“肯定又是另一番味道。”
厨房里的酸辣香飘向客厅,老李端着盘子往外走。西葫芦丝还冒着热气,泡椒的红油慢慢渗进米饭里。“人这一辈子,吃好喝好才是正经事。” 老李边吃边咂嘴。这不到五块钱的菜,愣是吃出了大饭店的满足感。
说起这泡椒的来历,可有年头了。四川人管这叫 “跳水泡菜”,讲究一个 “快” 字。辣椒得选硬实的,坛子要用开水烫过消毒。老伴腌泡椒有诀窍,往坛子里放几颗山奈,那香味能飘出老远。街坊四邻常来讨教,老伴总是笑呵呵地说:“关键是不能沾生水,用白酒封坛最保险。”
老李夹起最后一筷子西葫芦,泡椒的酸辣味还在舌尖打转。这顿饭吃得舒坦,五分钟搞定的菜比外卖强多了。“明天得多买几根西葫芦,” 老李盘算着,“这吃法,给啥都不换!” 窗外的月亮升了起来,老李打了个饱嗝,满是泡椒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