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区招生 127 人!空军工程大学 2025 年招生简章发布

2025 年 6 月 16 日,空军工程大学正式发布了本年度的招生简章,此次面向河南地区计划招收 127 名优秀学子,为怀揣空天梦想的青年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

一、深厚底蕴,铸就空天人才摇篮

空军工程大学坐落于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作为空军领域的最高技术学府,其在空军人才培育以及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1999 年,由原空军工程学院、导弹学院和电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这三所学院均拥有超过 60 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随后,2004 年理学院的组建以及 2012 年空管领航、装备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学科与专业布局。2017 年 7 月,以原空军工程大学和空军第一航空学院为基础,合并组建新的空军工程大学,办学基础得以巩固,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今,学校已形成 “六院一校一部一系” 的科学布局,包括航空工程学院、防空反导学院、信息与导航学院、空管领航学院、装备管理与无人机工程学院、研究生院、航空机务士官学校、基础部、军政基础系。

二、多元任务,培育复合型军事精英

学校主要承担着空战勤务、空天防御、信息对抗、航空管制、空战指控、无人作战等多领域的复合型指挥与技术军官的培训重任。在本科培训方面,为空军地面生长军官队伍输送了超过 65% 的人才,硕士与博士培养数量更是分别占据空军院校培训总数的 50% 以上,目前在校学员规模达 1 万余人。自建校以来,已累计为军队培养了 17 万余名优秀军官,其中有 200 余人成长为共和国将军和院士,为国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优势学科,构建特色专业体系

在学科建设上,空军工程大学成绩斐然。学校现设有 7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 种专业学位类别共计 20 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以及 26 个本科专业。构建起了作战指挥、训练管理、技勤保障、装备运维一体化,工军管综合、理技战融合的特色新型学科体系。拥有 2 个国家重点学科、5 个军队重点学科,7 个军队 “双重” 建设学科专业,6 个空军空天学科重点建设领域,1 个陕西省 “双一流” 建设学科,8 个陕西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同时,还建有 3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 个军队重点实验室、2 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 3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四、卓越师资,引领学术创新潮流

学校的师资力量堪称雄厚,拥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组成的 600 余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博士、硕士生导师近 500 名。师资队伍中汇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青年长江学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全军优秀教师和省级教学名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杰青”、“求是” 奖、军队 “育才” 奖以及中央直接掌握的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国家 “973 计划” 首席科学家、全军科技领军和学科拔尖人才及培养对象等 200 余名,空军级专家、高层次科技人才 300 余名。此外,还涌现出 “全国青年科技创新群体”“全军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军队科技创新群体” 等多个创新团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与引领。

五、丰硕成果,彰显强大科研实力

多年来,学校积极投身科研创新,先后承担了众多国家级和军队级的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 “973”、“863”、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重点装备型号研制任务等。凭借出色的科研实力,学校斩获了国家、军队级科技奖励 900 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 项,一、二等奖 12 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3 项,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近 80 项。在教学成果方面同样成绩突出,获全国教育科研一等奖 2 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1 项,军队(省)级教学成果奖 170 余项,拥有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56 门,优秀教材 11 部。学员在学术研究上也表现优异,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3 篇、提名 3 篇,全国行业学会优秀博士硕士论文 26 篇、提名 8 篇,军队(省)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215 篇、提名 27 篇。近年来,SCI、EI 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更是以年均 20% 的速度快速增长。本科学员在学科竞赛中也屡获佳绩,每年获省级以上奖励 1500 余项,多次在国际级比赛中夺冠。

六、特色培养,助力学员全面发展

为促进学员的全面成长,学校实施了一系列特色培养举措。校内设有 40 余个学员俱乐部,极大地丰富了学员的业余文化生活。推行学员荣誉制度,定期对优秀学员代表进行荣誉见学和集中表彰,激励学员不断进取。注重开放交流,每年选拔部分优秀学员前往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地方知名院校开展联合培养,拓宽学员视野。开设 “空天实验班”,探索空天领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新模式。同时,还遴选部分优秀学员直接攻读研究生,为学员的学业深造提供便利。

七、优质条件,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学校拥有 5 个校区,占地面积达 1 万余亩,具备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校内建有西北高校中功能最为先进的室内综合训练馆,图书馆总面积 3.56 万平方米,馆藏资源丰富。此外,还拥有完备的作战飞机、地空导弹、通信导航、航空管制等实习训练场所,以及 30 余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机会。学校环境优美,荣获全国 “绿化模范单位” 和全军 “生态营区” 称号,为学员营造了舒适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

八、多彩校园,绽放青春活力光芒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各类活动精彩纷呈。学员们在学习之余,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文体比赛以及科技创新活动,充分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与风采。校园内的文化氛围浓厚,各类学术讲座、文艺演出等活动不断,为学员提供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广阔平台。

九、学院风采,各展专业独特魅力

(一)航空工程学院

位于西安市灞桥区鹿塬校区,其前身为 1959 年创建的空军工程学院,1999 年成为大学内设学院。学院主要为空军航空兵部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作战保障人才。师资力量极为强大,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1 名、青年长江学者 2 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 名,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4 名,6 人获中国科协 “求是” 奖,13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军优秀教师 2 名,陕西省教学名师 1 名,专业技术少将教授 3 名。在学科专业建设上,拥有 1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 个军队级重点学科,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 个硕士专业授权类别,4 个本科专业。学院的科研实力同样强劲,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1 个、军队重点实验室 2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个、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 个。先后承担了国家 “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 重大专项、“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重点型号研制、军委科技委创新特区等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 300 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8 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3 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40 余项。

(二)防空反导学院

地处西安市灞桥区长乐校区,前身为 1958 年创建的空军导弹学院,1999 年成为大学内设学院,2012 年更名为防空反导学院。学院专注于为空军防空反导领域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军事人才,承担着空军地面防空兵部队生长军官本科学历教育、研究生教育、现职军官任职培训及军士学员学历教育培训等多项任务。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博士生导师 37 人、硕士生导师 101 人,汇聚了全军优秀教师、军队学科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空军领军人才、空军级专家、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青年长江学者等 80 余人。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拥有 6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8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5 个专业学位授权点,6 个本科专业,1 个专升本专业,7 个专科专业,且训练装备及场地设施一应俱全。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先后承担国家军民融合重大工程、“973” 计划、“863” 计划、“173” 计划、“166”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型号研制等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 430 余项。拥有 1 个国家重点学科,1 个军队重点学科,5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 个军队重点实验室以及 100 余个专业实验室,1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正在培育建设中。在空天防御、防空反导、电子科学与技术、军队指挥学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军内领先地位。

(三)信息与导航学院

位于西安市莲湖区桃园校区,其前身为 1957 年创建的空军通信学校,1999 年成为大学内设学院,2012 年更名为信息与导航学院。学院是以工学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导航为特色,工学与军事学相互融合、专业教育与任职培训相结合的电子信息类专业院校。学院学科专业优势明显,现有 1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 个本科专业、1 个任职培训专业。拥有 2 个军队 “双重” 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1 个军队重点学科,2 个军队重点实验室,“军用导航”、“通信工程” 等 2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信工程” “指挥信息系统” 等 4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在军用导航、空天信息网络、指挥信息系统、数据链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四)空管领航学院

坐落于西安市灞桥区长乐校区,成立于 2012 年,2017 年 11 月进行调整重组。学院是全军唯一成建制培养作战控制、航空管制、任务规划初级指挥军官和工程技术保障人才的教学科研单位,被誉为现代联合空中作战复合型指挥人才的摇篮。学院秉持 “指挥艺术” 和 “工程技术” 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科学系统思维能力、先进工程技术基础和卓越军事指挥才能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学员毕业后主要前往部队从事作战控制、作战筹划、航空管制、任务规划等相关岗位工作。学院现有 2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 个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2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 个本科专业,1 个 “空中作战管理” 新域新质学科、1 个军队 “双重” 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全军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等专家教授 30 余名,建有国家级、军队(省)级等各类实验(实习)室 22 个,配备了国内一流的相关核心系统和设施设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防 “973”、军科委 “166 工程”、军内装备科研等重大研究项目 300 余项,在智慧空管、指挥控制、数字蓝军、任务规划、战场管控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军内领先地位。

(五)装备管理与无人机工程学院

位于西安市灞桥区长乐校区,2017 年以装备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和无人机运用工程系为主体调整组建而成。学院主要为空军培养从事无人作战指挥与控制、智能装备与系统、无人装备工程、航空机务质量控制、装备经济管理等方向的指技融合军官。学院现有 1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 个本科专业,1 个 “空天学科发展工程” 专业领域,1 个军队重点学科,设有 “军事智能” 一级学科和 “无人作战” 培育学科。拥有全国人大代表 1 名,全国优秀教师、军队学科拔尖人才、教育部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空军级专家、高层次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等专家教授 20 余名。学院紧扣 “智能先锋” 办学指向,积极践行 “先锋文化”,建有 “无人飞行器技术” 全国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防 “973” 项目等重大科研课题 100 余项,在无人机智能控制与任务载荷运用、装备信息管理、装备管理科学与工程、装备安全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军内领先地位。被教育部授予 “计算机专业系统能力培养试点高校” 称号。

(六)研究生院

位于西安市灞桥区长乐校区,主要负责大学的学科建设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学校自 1985 年开始培养研究生,1986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 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位授权和研究生培养体系,已成为空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基地。学科覆盖理、工、军、管等多个门类,拥有 2 个国家重点学科、5 个军队重点学科,7 个军队 “双重” 建设学科专业,6 个空军空天学科重点建设领域,1 个陕西省 “双一流” 建设学科。自 1999 年以来,共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 2200 余名,占空军院校培训总数的 50% 以上;硕士研究生 1 万余名,占空军院校培训总数的 45% 以上。

(七)航空机务士官学校

地处河南省信阳市,前身为 1951 年在沈阳成立的第八航空学校,1970 年迁址至河南信阳,2017 年转隶至大学并更名为航空机务士官学校。学校主要为空军培养航空机务维修保障军士人才,设置了航空机务维修、无人机等 12 个专业(方向),承担军士预选培训、晋升培训、任职培训和生长军官任职培训等任务。学校先后为军队培养输送了 17 万余名机务人才。校内拥有新机维修模拟训练中心、无人机任务设备实习室、飞机电子对抗系统实验室、直升机专业教室等 160 多个实验(习)室和专业教室。在飞机维修保障、飞机战伤抢修、维修模拟训练、军事计量等领域处于全军院校先进水平。2000 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5 项,二、三等奖 238 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3 项,军队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18 项。

十、专业解读,明晰未来职业方向

(一)飞行器动力工程

培养目标为航空机械、机电初级技术军官。在校期间,学生将系统学习空气动力学、飞机飞行原理、航空发动机原理、飞机与发动机系统控制、结构强度和使用保障技术等理论知识。通过专业学习,培养学员适应空天战场和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能力,使其具备从事飞机 / 发动机平台操作使用、维修保障、作战运用、指挥管理等岗位任职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本科毕业后,学员将面向空军航空兵相关单位分配,也可选择继续攻读本校研究生。

(二)武器系统与工程

培养目标为航空军械初级技术军官。学习内容涵盖导弹 / 弹丸飞行力学、航空弹药与制导控制原理、机载武器测试、航空武器综合火力控制原理、航空军械设备及其保障技术等理论知识。旨在培养学员适应空天战场和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能力,使其具备航空装备维护、战训数据分析与作战研究、作战训练参谋等岗位任职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本科毕业后面向空军航空兵相关单位分配或继续攻读本校研究生。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为航空特设初级技术军官。学员在校期间主要学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惯性导航系统、飞机状态监控与健康管理、自动控制原理、飞行动力学与飞行控制、航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飞机供电系统等理论知识。通过专业培养,使学员适应空天战场和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具备航空装备维护、飞参数据处理等岗位任职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本科毕业后面向空军航空兵相关单位分配或继续攻读本校研究生。

(四)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目标为航空电子信息初级技术军官。学习课程包括航空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雷达原理与系统等理论知识。培养学员适应空天战场和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能力,使其具备电子信息装备使用维护保障、电子系统检测、数据分析等岗位任职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本科毕业后面向空军航空兵相关单位分配或继续攻读本校研究生。

(五)机械电子工程

培养目标为防空反导机电、能源动力初级指挥与技术军官。学习内容有综合保障设备原理、机电一体化技术、装备液压与气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等理论知识。培养学员适应空天战场和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能力,使其具备防空反导综合保障装备作战指挥、装备运用、维护管理等岗位任职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本科毕业后面向空军地面防空兵相关单位分配或继续攻读本校研究生。

(六)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培养目标为防空反导探测制导初级指挥与技术军官。学员将学习数字信号处理、雷达原理、雷达信号处理、雷达指控装备原理等理论知识。通过专业学习,培养学员适应空天战场和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能力,使其具备防空反导雷达装备运用、分队指挥、组训管理、维护保障等岗位任职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本科毕业后面向空军地面防空兵相关单位分配或继续攻读本校研究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