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过后,天气依旧闷热,可自然界的阳气已悄然开始收敛。此时,经过一夏消耗的人体脾胃功能较弱,既不宜急着“贴秋膘”吃得太油腻,又需要为入秋储备营养。
俗话说“秋吃鱼,赛过肉”,鱼肉高蛋白、低脂肪,易于消化,是夏秋之交理想的滋补品。不过,立秋后吃鱼大有讲究,要选既能补虚、又不易上火,还能助消化、增体力,且鲜嫩易消化、肉多刺少、营养高的品种。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三种初秋平补的优质鱼,它们老少皆宜,一起来看看。
黑鱼:术后产后滋补佳品
黑鱼是初秋时节备受推崇的滋补食材。它生活在淡水中,肉质紧实且细嫩,味道鲜美,几乎没有腥味。黑鱼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锌元素,这两种营养素对促进组织修复、增强脾胃功能效果显著。
立秋后,很多人体内还残留着暑湿,容易感到身体沉重、食欲不振。此时,用黑鱼炖一锅汤,搭配几片生姜和番茄,汤汁浓郁清甜,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给肠胃造成负担。特别适合术后恢复、产后调养或者经常感到疲劳的人群。
推荐做法是番茄黑鱼汤。先将番茄去皮切碎,倒入锅中炒软,加一碗水,大火煮开。把鱼片用淀粉、少许蛋清和姜丝拌匀腌制。水开后,将鱼片一片片下锅,煮到鱼片变白就熟了,接着加点生抽和盐调味,最后撒上葱花即可。一碗热气腾腾的番茄黑鱼汤,暖胃又暖心,是这个季节温柔的滋补方式。
大黄鱼:增强免疫力的海味珍宝
大黄鱼是传统的名贵海鱼,肉质呈蒜瓣状,细嫩鲜美,刺少肉多,非常适合家庭烹饪。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硒、钙等矿物质,能够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脾胃功能,特别适合夏秋之交食欲不振时食用。
清蒸是最能保留大黄鱼鲜美原味的烹饪方式。把大黄鱼清理干净,两面划几刀,泡在加了葱、姜和盐的水里10分钟,然后放进冷水中,开火蒸10分钟左右。蒸鱼时,把葱、辣椒和姜切成细丝备用。鱼蒸好后,倒掉多余水分,将葱丝和姜丝铺在鱼身上,淋上热油,再浇上两勺蒸鱼豉油,一道美味的大黄鱼就完成了。其鲜美能唤醒味蕾,丰富的营养又能为身体补充能量。
鳜鱼:益脾胃的平补之选
鳜鱼有“补虚劳、益脾胃”的功效。它的肉质细嫩洁白,味道鲜美醇厚,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种抗氧化物质,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是初秋平补的理想选择。
鳜鱼的吃法多样,清蒸能最大限度保留其原汁原味,红烧则能让鱼肉更加入味,无论哪种做法,都能让人品尝到鳜鱼特有的鲜嫩口感。对于经常感到疲劳、气短的人群,适量食用鳜鱼能补充体力,改善身体状况。
推荐做法是鳜鱼炖蛋豆腐。先将鳜鱼洗净,两面划刀,用料酒、盐、姜腌10分钟。热锅加油,煎鸡蛋至两面金黄后盛出。再热锅加油,加少许盐,煎鱼至两面微黄。接着加水、姜片、葱段,水开后放入鱼,煮10分钟,再加入荷包蛋和豆腐,煮5分钟。最后加盐和白胡椒粉煮1分钟,出锅前淋香油,撒上葱花即可。一条鲜美的鳜鱼,既能满足味蕾,又能为身体注入活力。
立秋后,不妨选择这三种鱼,用简单的烹饪方式,为家人和自己带来美味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