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日就是处暑,作为夏秋交接的关键节气,此时天气虽仍有暑热,却已暗藏秋燥,讲究 “温润顺应” 才能让日子顺顺当当。最近娱乐圈掀起的处暑养生热潮,恰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 顶流女星片场抱保温壶喝老鸭汤,剧组全员抢食新鲜龙眼,年轻偶像认真践行放河灯、敬土地的传统习俗。其实不用追逐明星同款,只要吃对 3 样应季食材、做好 2 件事,就能轻松接住处暑的福气,让身心都舒坦。
一、处暑必吃 3 样食材:温润滋补,顺应时节
1. 老鸭:滋阴润燥,秋燥克星
处暑后秋燥渐起,容易口干舌燥、皮肤紧绷,此时喝一碗老鸭汤再合适不过。老鸭性凉,能滋阴润燥、清热生津,搭配酸萝卜、莲藕等食材,既能中和鸭肉的油腻,又能增强健脾开胃的效果,难怪成为明星片场的 “养生标配”—— 某顶流女星就天天抱着装酸萝卜老鸭汤的保温壶,说 “比护肤品还能养皮肤”。
食用建议:选两年以上的老鸭(肉质更紧实,汤更鲜),焯水后加姜片、葱段、酸萝卜(或莲藕),用砂锅文火慢炖 2 小时,出锅前加少许盐调味。汤鲜肉嫩,喝起来不油不腻,既能缓解秋燥,又能给身体补充能量,老人孩子都适合。
2. 莲藕:健脾开胃,秋补佳品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处暑的莲藕水分足、口感脆嫩,既能生吃清热,熟吃健脾,是节气里的 “养生能手”。娱乐圈不少明星都把莲藕汤当作片场加餐,某古装剧剧组的化妆间里,常能看到贴着 “倩倩的莲藕汤”“薇姐的莲藕排骨汤” 的保温壶,场务笑称 “送餐车都快改成送汤车了”。
食用建议:炒食选脆藕,切片搭配荷兰豆或肉片,大火快炒保持脆嫩,健脾又解腻;煲汤选粉藕,和排骨、玉米同炖,汤品清甜浓郁,能促进消化,改善处暑后常见的食欲不振。
3. 龙眼:补气血,解秋乏
处暑后人体易出现疲劳、精神不济的 “秋乏” 症状,新鲜上市的龙眼恰好能补气血、提精神。在厦门拍戏的剧组,每天都有果农送新鲜龙眼,演员们拍完戏就围过来吃,说 “比保健品还管用”。不过中医提醒,龙眼糖分较高,过量食用易上火,需控制量。
食用建议:每天吃 10-15 颗即可,既能缓解疲劳,又不会给身体添负担;也可将龙眼与红枣、枸杞一起煮水喝,温和补气血,适合气血不足、容易犯困的人群。
二、处暑做好 2 件事:顺应传统,身心平衡
1. 践行传统习俗,感受节气氛围
处暑有不少蕴含智慧的传统习俗,不仅能增添节气仪式感,还能让人静下心来顺应自然。最近年轻偶像们的做法就很有参考意义:某选秀歌手在社交平台分享放河灯的视频,素颜将莲花灯放入溪流,烛光映着专注的脸庞,引发粉丝 “想回家过传统节日” 的共鸣;某当红小生在综艺录制中,对着田埂认真鞠躬敬土地,直播时解释 “是对自然的敬畏,感恩每一粒米的馈赠”。
尝试建议:不必追求复杂,可简单做两件事 —— 傍晚和家人去河边放一盏河灯,寄托美好心愿;做饭前对着食材轻轻颔首,感恩自然的馈赠。这些小事能让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慢下来,感受传统文化的温暖。
2. 保持身心平衡,避免过度养生
处暑养生讲究 “适度”,盲目跟风或过度解读反而会适得其反。专家特别提醒:“像龙眼虽好,但糖分高,糖尿病患者需少吃;老鸭汤虽滋补,过量食用也会增加脾胃负担。” 娱乐圈的养生热潮虽热闹,但明星们也有专业营养师指导,我们普通人更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避免 “为了养生而养生”。
平衡建议:饮食上 “温润不油腻”,多吃应季蔬果,少吃生冷、辛辣食物;作息上 “早睡早起”,顺应秋季 “收敛” 的规律,避免熬夜耗伤气血;心态上 “平和不焦虑”,处暑时节易心烦,可通过散步、听音乐等方式放松,保持情绪稳定。
处暑的意义,在于 “处去暑气,迎来秋爽”,不必刻意追求复杂的养生方式,只要吃对应季食材、做好简单的小事,就能顺应自然规律,让日子顺顺当当。明日处暑,不妨从煲一锅老鸭汤、吃几颗龙眼开始,再带着家人体验一次放河灯,在烟火气与传统味中,接住属于这个节气的福气。你处暑有什么特别的习俗或养生习惯?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