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更宜居

近日,秦皇岛市大汤河堤防百年达标工程项目顺利完工。这一项目的竣工,不仅是秦皇岛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极端天气的重要举措,也是城市进一步完善防汛体系、强化防汛安全的有力保障,标志着秦皇岛“海绵城市”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早在2022年,秦皇岛就成功跻身“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行列。此后,城市采用科学规划与系统治理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手段,全方位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与此同时,城市还大力推进水系、绿地、道路、建筑等领域的海绵化改造,致力于为市民营造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在过去3年的示范期内,秦皇岛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共启动并实施了155个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其中包括47个海绵型建筑与社区项目,让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加绿色、环保;32个海绵型公园绿地项目,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15个海绵型道路广场项目,提升了城市道路的排水性能;16个海绵型水系项目,保护了城市的水资源;32个雨水管网及泵站项目,增强了城市的排水能力;11个管网排查与修复项目,确保城市排水管网的正常运行;2个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建设与监测设施项目,为海绵城市的智慧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秦皇岛新建改造海绵型道路广场23个,建设了37处海绵型带状大型主题公园和口袋公园,让公园、绿地和街道仿佛拥有了“呼吸”的能力,变得更加生动和富有活力。

图片中,“会呼吸”的汤河带状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热门地点。改造后的小区排涝能力显著增强,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城市中心的花园经过海绵化改造后,成为孩子们欢乐嬉戏的乐园。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了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长期稳定运行,秦皇岛引入了智慧化管理手段,搭建了海绵城市监测平台。该平台能够实时监测雨水径流、水质变化等数据,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各项设施高效运转。

此外,秦皇岛还结合自身“全国滨海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功能定位,探索推进“旅游+海绵”的新型城市建设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旅游品质,还为游客提供了更加独特、舒适的旅游体验。

展望未来,秦皇岛将继续加大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投入。通过扎实推进各项示范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和质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秦皇岛这座城市将更加宜居、宜业、宜游,为市民和游客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与旅游环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