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抱团种地,年收入翻三倍,手机操作即可坐等收益

“从独自耕种到联合致富,老王们凭借合作社模式让土地收益增长三倍 —— 机械化播种降低成本,富硒红薯卖出高价,错峰种植的桃子 15 元一斤仍被抢购,手机操作就能管理庄稼,年轻人回到家乡从事电商年入十万。种地如今靠智慧而非蛮力。”

老王这辈子都未曾想过,种地还能有这般操作。去年,他还在为 20 亩玉米地的收成犯愁,而今年,他直接将土地交由合作社托管,自己只需坐在家中就能赚钱。这一转变,要从他加入村里的农业合作社说起。

在湖北钟祥的田间地头,像老王这样的农民正经历着一场 “种地变革”。过去那些独自劳作的农户,如今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种植。3000 亩连片的农田,通过机械化作业,五六天就能完成播种,效率较过去提升了十几倍。

这种模式带来的最直接好处便是省钱。单个农户购买化肥往往价格较高,而合作社统一采购能够节省一半成本。更划算的是农机共享,一台大型拖拉机可以为几十户人家提供服务,再也不必每家都购置小型农机,使其在院子里闲置生锈。

但真正让老王下定决心加入的,是合作社带来的增值收益。他们种植的富硒红薯经过统一包装和品牌打造,价格上涨了两倍。去年 “双十一” 期间,合作社开展直播带货活动,一天就卖出了三万斤。老王算过一笔账,同样的土地,现在的收入是过去的三倍。

隔壁村的张婶更是收获满满。她家五亩桃园加入合作社后,技术人员指导她采用错峰种植技术,让桃子在春节前上市。每斤售价 15 元仍供不应求,游客排队前来采摘,还顺带带动了村里农家乐的生意。

这种联合发展的模式,正在改变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在新疆的某奶牛合作社,社员们将牛粪加工成有机肥,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增加了一项收入来源。去年仅这一项,就给每户分了八千多元。

然而,要经营好合作社,仅仅依靠凑人数是远远不够的。成功的合作社都具备一套成熟的管理办法。例如在收益分配方面,通常农户获得七成,剩下的三成用于村集体发展和设备更新。再如土地整合,将零散的地块连接成大片,种植效率能提高近两成。

科技的融入让这些合作社发展得更加顺利。智能滴灌系统能够精准控制水量,区块链溯源技术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老王笑着说,现在种地就像玩游戏,通过手机就能查看作物长势,再也不用天天往地里跑。

当然,在转型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方的 “假合作社”,实际上只是换个名称来获取补贴。而真正经营良好的合作社,都是在技术、管理和市场方面下了实实在在的功夫。就像老王所在的合作社,专门聘请了农科院专家提供技术指导,还培养了自己的电商团队。

这种变化正在悄悄改变农村的面貌。年轻人开始愿意留在村里,因为种地也能赚到钱。老王的儿子大学毕业后,负责合作社的线上销售工作,去年仅通过直播带货就挣了十多万。

从依靠自然条件到依靠技术,从独自劳作到联合发展,中国农民正在书写新的致富篇章。正如老王常说的,现在种地讲究的是灵活的头脑,而不是强壮的体力。土地还是那块土地,改变种植方式,收益就会有天壤之别。

种地这件事,终于开始变得充满智慧了。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