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需求已然改变,导游该如何应对?

在自助游占比持续上升、游客获取信息愈发便捷、智能讲解手段日益成熟的当下,导游群体需及时思索自身角色的转型问题。顺应体验经济的发展要求,部分景区、主题公园、度假场所的导游正朝着 “体验导师” 的方向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对导游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提出了挑战,也对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与模式带来了新的要求。

新形势下导游职业遭遇的挑战

依据我国现行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导游是指按照该条例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在传统认知里,导游的基本职能包括旅游向导、知识传递、审美引导、生活照料、应急问题处理等。他们为解决游客信息不对称和旅游消费经验不足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观光时代旅游服务队伍中的标志性角色,也是旅游服务和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然而,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导游的这些职能正面临来自旅游动机、出游形式、科学技术、替代性服务等多方面的挑战。

其一,散客化趋势显著,自助游占比不断提高。随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持续完善,家庭轿车保有量日益增多,汽车租赁、共享汽车、顺风车等新兴出行方式层出不穷,让游客出行更加便捷。与旅行社和导游组织的团队游相比,自助游更显自由、灵活,契合当下游客对个性化的追求,因而受到市场欢迎。

其二,旅游地信息愈发丰富,获取途径更加畅通。得益于旅游信息化的发展,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旅游信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大幅提升,旅游攻略的分享也愈发普遍。游客提前或实时获取信息、学习景点相关知识、提升消费技能的渠道更加顺畅,成本也不断降低。

其三,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智能化服务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科技的进步使得依托智能手机的导航与讲解服务成为现实。不少景区提供电子导游机、扫码免费听讲解等服务,一些在线旅游平台也开发出了有偿讲解服务 APP。除了导航、导览、导游功能,基于智能手机终端的自助式急救设施等也开始进入景区。

其四,游客追求深度体验,旅游正快步迈向休闲度假时代。“走马观花”“到此一游” 式的观光旅游产品亟待升级,以 “参与”“互动”“沉浸” 为特点的体验型产品逐渐崛起。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美团发布的《2024 中国旅游休闲度假市场新趋势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旅游消费正从观光向度假、体验全面升级,游客的旅游方式逐渐向休闲、度假、参赛、康养等多目的综合性活动转变。游客不再满足于 “走马观花” 式的点对点游览风景,更希望能在目的地沉浸式体验,全方位、多场景地感受假期带来的放松与愉悦。在此背景下,以审美为主要价值、需要导游大量讲解的传统旅游景点对旅游业的贡献呈下降趋势,而度假村、主题乐园、场景营地等休闲度假场所则不断增多。

这种形势对导游的挑战显而易见。一方面,导游服务对象的需求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导游的部分功能正被替代。随着这种形势的加剧,导游,尤其是刚入行的导游,必须未雨绸缪,考虑角色转型问题。

从观光时代的 “导游” 到体验时代的 “导师”

当游客可以通过互联网预订酒店、餐厅、车船,甚至向导和讲解功能都能被替代时,导游的立足之处在哪里?现有导游从业者该何去何从?高级导游、海外领队、文旅创客或许是个人的未来选择,但思考这一群体的职业前景,需要保持理性。市场需求趋势是判断职业走向的基本依据,国外旅游企业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启示。

旅游业是体验经济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应遵循体验经济的规律。按照体验经济的逻辑,游客追求的是由审美、快乐、教育、逃逸(遁世)交织而成的畅爽体验。在观光时代,审美是畅爽体验的主要部分,景区是获取这种体验的核心载体。进入休闲度假时代,快乐体验和教育体验的重要性逐渐上升,获取这些体验的场所也远超景区的范畴。由此可以推断,在深度休闲度假时代,游客需要的不再是传统导游,而是一种新角色,暂且称之为 “体验导师”。与传统导游不同,体验导师的核心任务是依托景区或其他资源创设休闲旅游场景,制定菜单式或定制化的活动方案,组织带领游客参与活动,提供活动所需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情感服务,为游客打造独特、完美的体验,留下深刻、难忘的记忆。

在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酒店行业 1929 年开始推广的 “金钥匙” 品牌,致力于突破常规服务范围和方式,为住店客人解决各类难题,客观上起到了塑造完美体验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体验导师的理念。迪士尼乐园的许多员工会扮演各种角色,配合游客拍照、交流对话,甚至签名留念。作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度假连锁集团之一,地中海俱乐部旗下的度假村设有特殊职位 “G.O.”(法语缩写,意为 “和善的组织者” 或 “亲切的东道主”)。G.O. 大多精通两门以上语言,拥有一技之长,以热情和高素质服务著称,能根据游客需求和服务场景扮演迎宾、接待、翻译、向导、讲解、玩伴、教练甚至演员等角色。在地中海俱乐部所宣称的 “完美假期” 中,G.O. 的贡献最大,甚至是度假村的灵魂人物。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深度体验和休闲度假时代需要的是能够创设场景、策划活动、提供专业指导、解决各类困难、让游客享受美好时光的 “导师”,而不仅仅是导游。从 “跟我走”“听我讲” 到 “教你玩”“陪你乐”,正是这种转变的生动写照。

未来导游转型路径与培养方式革新

预测外部环境变化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是现代旅游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新时期,体验导师将进一步推动旅游服务体系的变革。总体而言,导游是现有职业中对知识储备、语言表达、人际交往、沟通协调能力要求较高的群体,最具备成为体验导师的条件。导游从业者,尤其是刚进入职场的导游,应着眼未来,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自身能力,以应对未来角色转型的挑战。提升的重点包括树立场景经济、活动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理念,强化资源整合与指挥能力、语言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应变与危机管理能力、心理辅导与情感陪护能力、主题活动策划与执行能力,掌握常见休闲娱乐项目的知识与技能。

与此同时,这一趋势也对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美好生活和优质旅游需要高级旅游服务人才,而网络和机器无法提供的服务,正是高级旅游服务人才施展才能的地方。旅游院校应从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出发,按照优质旅游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方法改革。以导游人才培养为例,培养定位、规格、方式都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导游专业课程体系中,除了原有的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政策法规、导游词创作、模拟讲解等核心课程外,应适当增加活动策划与执行等必修课程,增设音乐与舞蹈、情商管理、心理咨询与治疗、休闲体育、度假村管理等选修课程,举办体验经济理论、俱乐部管理、“金钥匙”、亲子活动、研学旅游等专题讲座。在实践环节,可在景区讲解、地陪、领队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拓展训练、研学旅游、营地服务等相关内容。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资格考试,并考虑引入自然教育体验引导师、森林教师、营地教育指导员、亲子教师等资格培训认证制度,培养多样化的旅游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深度休闲度假时代的要求,满足新环境下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