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三样老规矩,这些你都做到了吗?

小暑这天,天刚蒙蒙亮,院子里的蝉就叫得热闹。我端着一盆衣服,还没举起来,脖子和后背就像被泼了水一样潮湿 —— 真是一动都觉得多余。手机上弹出一条推送,说小暑有 “三样” 规矩得记牢。我嘴里念叨着 “到底是哪三样”,心里却信这些老规矩,毕竟有些确实挺管用。

第一样:该吃的胡萝卜鸡蛋饺子

小时候小暑前后,妈妈总爱包胡萝卜鸡蛋木耳粉丝馅的饺子,馅料搅得油光发亮,爸爸站在灶台边直咽口水。一口咬下去,胡萝卜的甜、鸡蛋的香、粉丝的滑、木耳的脆,就算热得满头大汗,也得蘸着蒜汁吃上好几个。妈妈还会神秘地说,夏天吃这饺子,肚子不闹腾。不像隔壁翠花家,整天啃西瓜,没几天就喊着嘴里长溃疡。现在我有了孩子,每年小暑都要和闺女包上一大盆,心里踏实 —— 孩子假期总盯着手机,多吃胡萝卜有好处,老人说的 “吃对了不上火”,确实靠谱。

第二样:适合吃的红焖羊肉

第一次听老舅说 “小暑吃羊肉能祛湿气”,我还觉得好笑 —— 不是都说 “冬天吃羊肉补身体” 吗?自己试过之后才明白,高温天午后下过雷阵雨,闷得人脑门冒汗,夹一块酥烂的羊肉蘸点蒜泥,配着米饭下肚,肚子里暖暖的。尤其家里开空调,吹多了就腰酸腿沉,这时候吃一碗,出出汗,晚上睡觉都安稳。不过辣椒别放多,做得温温的,不惹火不上火,老家老人说这是 “逼走湿寒”。

第三样:宜吃的莲藕排骨汤

我对莲藕排骨汤真是百吃不厌。有一年小暑连着下雨,晒被子都来不及,家里到处是湿漉漉的味道。那天婆婆端上莲藕排骨汤,汤白得像奶,大块的藕煮得软糯,嚼着沙沙的还带点甜,咸中透着一丝甘味,喝一口出一身温汗,身体都觉得干爽了。晚上抱着小风扇睡觉,再也不用半夜翻身叹气了。

不适合做的事

至于 “不建”,可不是迷信。就说去年,小区几个大妈非要趁着暑假装修厨房,结果一场大雨下来,墙皮返潮塌了一块,水泥味熏了小半个月。老家院子里的木头箱子、桌子,天一热就鼓包,受潮后再晒就开裂,爸爸总念叨 “这天气不适合动土”。谁不想顺顺利利过夏天,多等两个星期,不吃亏。

还有 “别随便坐木头凳”,我深有体会。早上浇完花,坐在藤椅上喝水,屁股暖暖的;要是哪天偷懒,直接坐在木凳子上,十分钟后裤子就贴在身上 —— 晚上躺床上后腰就发沉,怎么翻都不舒服。现在我宁愿费劲搬藤椅,也不想腰疼,值当。

这些老规矩,都是过来人为应对暑热和潮湿总结出来的。小暑时节,照着做能少遭罪,不信可以问问家里老人,他们准有自己的一套讲究。你们那边小暑还有什么规矩?家里谁最在意这些?评论区聊聊,说不定还能学到新招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