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又到了枸杞红满枝头的时节。在第八届枸杞产业博览会召开前夕,有着 “枸杞之乡” 美誉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迎来了各地客商。这片位于北纬 37 度黄金种植带的土地,受黄河水滋养,享昼夜温差带来的益处
孕育出中宁枸杞的独特品质。如今的中宁枸杞,正经历着从传统种植到现代产业的精彩蜕变。
新质生产力激活 “红果经济”
走进中宁县玺赞生态枸杞庄园,眼前展现出一派现代化农业的壮观景象:运用 GPS 规划技术栽种的枸杞树排列整齐。不远处,几架设备高高矗立,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庄园的病虫害情况。“这片万亩绿洲、红果满枝的生态画卷,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 庄园部长王玉国介绍道,目前庄园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深度合作,构建起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充分保障果实品质。
玺赞生态枸杞庄园的实践是中宁县整个枸杞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据中宁县县长周永根介绍,中宁县近年来集中力量推进基地稳杞、龙头保杞、科技兴杞、质量立杞、品牌强杞、文化活杞 “六大工程”,着力健全产业标准、绿色防控、质量检验、产品溯源 “四大体系”。数据见证着产业的蓬勃活力:截至 2024 年底,中宁枸杞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 126 亿元,其中一产产值 33 亿元,二产产值 27 亿元,三产产值 66 亿元。“中宁枸杞” 品牌价值突破 200 亿元,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优越的道地资源优势一直是中宁枸杞的核心竞争力。” 周永根进一步解释,目前中宁县已建成 “国家枸杞种质资源库” 和 “国家良种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了枸杞 14 个种、4 个变种、27 个品种、2500 余份枸杞种质材料,国内特异种质资源 100% 入库,国外具有重要经济性状的种质资源 60% 入库,是世界上收集枸杞种质资源种类最多、活体保存数量最大的基因库和重要战略资源储备基地。
精深加工释放枸杞多元价值
在枸杞产业博览会召开前夕,中宁县早已迎来各地客商。采访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彦华时,他刚刚结束一场与外地客商的会谈。“今年根据市场趋势,我们推出了枸杞黄芪饮品。” 在朱彦华看来,在大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用饮品带动产品对枸杞种植端大有好处,“那些达不到标准的小果子,通过精深加工就能变废为宝,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这是增加枸杞附加值的最佳途径之一。”
近年来,中宁枸杞产业敏锐捕捉市场机遇,积极研发符合年轻人口味的精深加工产品。枸杞巧克力、枸杞饮料、枸杞面膜等产品不断涌现,背后是当地枸杞加工技艺的持续提升。“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科技化、高品质已成为行业共识。” 全通枸杞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逢春与朱彦华观点相似。该公司自 2015 年开启深加工转型以来,已建成相对完备的研发体系,配备先进的实验设施,推进枸杞全要素利用项目。
为推动枸杞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中宁县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增加生产线、扩大产能,加快实施高端锁鲜枸杞、生态红茶、乳酸菌等重点项目,创新推出精深加工产品 10 大类 120 余种,加工转化率达 37.8%。
科研 + 国际化助力产业扩容
中宁县枸杞全产业链的持续升级,离不开科研创新的强力支撑。据了解,中宁县目前成立了中宁枸杞创新研究院,建立了专家人才库和科研项目库,联合多位院士共同开展科研工作。中宁县设立签约实验室 17 个,建成院士工作站 1 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 6 家。
作为当地唯一设有院士工作站的企业,天仁枸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 “朋友圈” 已扩展到 20 余所国内外高校。该公司副总经理胡江涛表示:“我们与科研团队形成了‘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 —— 企业为科研提供实践场景,科研为产业破解发展难题。”
据周永根介绍,未来中宁县将继续加大院地合作力度,依托枸杞创新联盟,重点解决枸杞产业在精深加工方面的技术瓶颈和关键问题,通过联合攻关、协同创新,推动枸杞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中宁枸杞的国际化步伐也在加快。中宁枸杞及其深加工产品已远销美国、欧盟、东南亚、俄罗斯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更令人欣喜的是,国际市场对枸杞营养价值的认可度正持续上升。“在欧美市场,枸杞早已被贴上‘超级食品’标签,食用场景也愈发多元。” 海外留学归来的杞滋堂(宁夏)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方舟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他透露,今年公司已与北美、新加坡客户达成多个枸杞成品订单,“国际市场的潜力远超想象,这种视野的拓展,也为中宁枸杞产业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