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40℃的高温天气里,空调成了人们的 “救命稻草”,电表转速飞快仿佛要冒烟,全国电网负荷不断刷新历史峰值。华银电力在 5 天内收获 4 个涨停板,电力板块整体呈现全线飘红的态势。
7 月 4 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猛增至 14.65 亿千瓦,相比 6 月底增加了 2 亿千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近 1.5 亿千瓦,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山东电网率先出现紧张状况,负荷突破 1.148 亿千瓦,江苏电网则首次突破 1.5 亿千瓦大关。华东电网的数据显示,空调制冷用电占比高达 37%,在部分地区,当气温超过 32℃后,每升高 1℃就会新增 380 万千瓦的负荷。
高温催生电力需求激增
全国多个地区持续遭遇 40℃以上的极端高温,黄淮、江南等地区的气温更是逼近历史极值。电网负荷提前一个月进入尖峰时刻:山东电网负荷创下历史峰值,比去年夏季提前了整整一个月;江苏、安徽、河南等 9 个省级电网的负荷也接连刷新纪录;南方区域负荷达到 2.39 亿千瓦,东莞成为大湾区第三个负荷突破 2000 万千瓦的城市。
为应对用电需求的急剧增加,南方电网启用了 AI 负荷预测系统,该系统精准度超过 98.5%,能够实现 “分钟级” 的负荷波动捕捉。国家气候中心预测,7 月华东、华中地区的负荷将持续上升,电力供需紧平衡的状态可能会贯穿整个夏季。
华银电力的 “逆袭之路”
华银电力成为本轮行情的领头羊,近 5 天内收获 4 个涨停板,三个月内股价从 3 元飙升至 6.7 元,累计涨幅达到 116.8%。业绩的大幅增长是其上涨的核心动力:一季度净利润为 7567 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激增 894.61%;上半年预计盈利 1.8 亿至 2.2 亿元,同比最高增长 4423%。而在此前的两年,公司连续亏损,2023 年亏损 1.87 亿元,2024 年亏损 1.13 亿元。
业绩实现反转,得益于发电量增长 7.37% 以及煤价下跌,标煤单价每吨下降 54.08 元。此外,公司阳江 2×100 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项目正在推进,同时持有深圳碳交所 7.5% 的股权,绿电转型的逻辑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政策与资本的协同作用
电力板块的爆发背后,是政策与市场的共同作用。在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行动计划(2025-2027 年)》,旨在推动绿电消纳和电网升级。五部门联合发文,要求破除绿证交易壁垒,强制高耗能企业进行配额消费。
在行业价值重估方面,煤价的持续下行以及容量电价改革,使得火电企业的盈利空间增大。中电联预测,2025 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将达到 15.5 亿千瓦,较当前再增加近 1 亿千瓦。
在资金流向方面,除了华银电力,韶能股份收获 2 连板,深南电 A、华电辽能等多只股票也涨停。港股方面,华电国际、中广核电力跟涨超过 2%,板块形成了 A+H 联动的效应。
高温天气下的电力市场,每一度电的价值都在被重新评估。华银电力从亏损大户到盈利黑马的转变,反映出火电企业 “成本控制得当、绿电转型顺利” 的生存法则。
随着 AI 预测系统将负荷掌控精度提升至 98.5%,政策层面打通绿电交易全国市场,这个曾经被视为 “公共事业” 的行业,正在高温与转型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全新的投资逻辑。
当居民家中的空调再次嗡嗡作响时,资本市场上的电力股行情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