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显微镜下,一块只有指甲盖大小的灰褐色石块悄然裂开,3.9 亿年前的珠江源沟鳞鱼(Bothriolepis zhujiangyuanensis)露出了真容 —— 它的躯甲被坚硬的膜质骨包裹着,胸鳍分节如同精密的铠甲。这是人类首次在珠江源头正式发现远古鱼类,时间仿佛瞬间倒流回了泥盆纪的海洋。
一、古鱼王国的密钥:曲靖地层中的惊人发现
云南曲靖,这座被古生物学界赞誉为 “古鱼王国” 的城市,在 2025 年再次震撼了学界。朱敏院士团队在这里发现的凹甲铜都鱼(Tongdulepis concavus)化石,颠覆了关于胴甲鱼类演化的传统认知 —— 它缺失了所有胴甲鱼都应有的后缘片,其头颅结构竟然与俄罗斯学者 14 年前的猜想完全一致。
更令人惊叹的是珠江源沟鳞鱼。七件保存完好的标本显示:它的附肢近节细长,这一特征使其与哈萨克斯坦的沟鳞鱼成为 “姐妹群”。3.9 亿年前,华南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生物,早已跨越山海,有着血脉上的联系。
二、从鱼到人:颌骨革命的源头密码
人类的面孔与鱼类的颌骨,在演化的进程中紧密相连。
“地球上现存 99.8% 的脊椎动物都拥有颌骨,有颌类的崛起是‘从鱼到人’过程中最关键的跃升。”
朱敏团队在重庆、贵州的志留纪地层中,找到了五把打开生命之门的钥匙:灵动土家鱼、奇迹秀山鱼、蠕纹沈氏棘鱼等。这些距今 4.39 亿年的古鱼,将完整有颌类的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 1100 万年。它们被刊登在《自然》杂志封面,重新构建了全球脊椎动物演化树。
三、板块漂移的鲜活证据:香港与珠江源的远古联系
珠江源沟鳞鱼沉睡的地方 —— 曲靖马雄山,正是珠江的发源地。而在珠江入海口的香港,同时期沟鳞鱼化石的出土,揭示了一场跨越亿年的 “共饮一江水” 的奇妙联系。
更宏大的图景在系统发育树上展现:中国其他地区的沟鳞鱼因 “眶窗宽度” 和 “颈片内凹” 聚集为一支,唯独珠江源沟鳞鱼向西跨越,与哈萨克斯坦的同类构成了跨板块支系。古鱼的骨骼,默默记录着板块漂移的轨迹。
四、亿年寻鳞:拆解地球的化石盲盒
曲靖地层深处,藏着 106 种志留纪至泥盆纪的古鱼,其中 36 种以 “曲靖” 命名。但发现它们需要近乎偏执的坚持。
“在野外寻找化石就像拆盲盒,每次都有可能空手而归。” 朱敏举着地质锤说道。他手上的疤痕,是 20 年敲击岩层留下的勋章。
团队曾从 4 吨岩样中筛选出 23 枚齿旋,在重庆秀山,他们一锤锤剖开 8 吨岩石,只为寻找几厘米长的鱼化石。显微镜下的修复工作,更是以 0.1 毫米为单位进行的精雕细琢 —— 古生物学,就是用耐心与时间与洪荒时代对话。
五、生命密码的破译:从酸蚀缸到人类起源
当朱敏在曲靖地层俯身敲击时,他寻找的不仅仅是鳞片与骨骼,更是人类诞生的源代码。那些被磷酸盐、白云石封存的形态特征,如同散落的拼图,在 CT 扫描与三维重建中逐渐拼接完整。
从梦幻鬼鱼到珠江源沟鳞鱼,106 种古鱼在曲靖地层中 “游弋”,串联起从寒武纪大爆发到人类崛起的链条。每一次敲击,都是对 “我从哪里来” 这一深邃问题的回应 ——5 亿年的生命长卷,正被中国科学家以最坚韧的方式,逐行解读。
地质锤的敲击声还在群山间回荡,朱敏院士的团队又奔赴新的剖面。他们知道,在某块岩石的裂隙中,或许就封存着下一条能够改写演化史的鱼。云南曲靖,这座用化石镌刻地球记忆的 “古鱼王国”,仍在不断吐出古老生命的秘密。当我们在镜中凝视自己的面容时,那轮廓深处,正浮动着 3.9 亿年前珠江源头的粼粼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