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达 13%

2025 年上半年,新疆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比增速达到 13%,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 10.2 个百分点,在全国处于前列。这一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新疆凭借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借助重大项目的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政策的精准扶持,在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道路上的生动实践。

投资结构优化:工业与新动能成为核心驱动力

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 “工业主导、新动能蓬勃发展” 的显著特点。

工业投资的压舱石作用十分突出,上半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 17.8%,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达到 54.7%,增速比整体投资高出 4.8 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项目投资增长 25.8%,风力和光伏发电施工项目的投资额大幅上升,推动新疆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 5000 万千瓦,在建规模超过 7000 万千瓦,资源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以山东能源兖矿准东煤化一体化项目为例,这个总投资 338 亿元的项目将煤炭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工材料,预计年产值超过 100 亿元,成为传统能源产业升级的典范。

新动能领域实现爆发式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 11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 65.7%,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科技动力。乌鲁木齐 “灯塔工厂” 项目作为新疆纺织行业首个智能化标杆,整合数字化技术助力棉纺产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展现了新质生产力的崛起。

民生领域也同步发力,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分别增长 28.8%、30.9%,164 个牧区 “幸福驿站”、南北疆天然气利民管道扩建等项目的推进,让发展成果更加可感可及。

民间投资激活:市场化力量加速聚集

新疆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民间投资成为增长的新引擎。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 23.2%,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达到 39.2%,拉动整体投资增长 8.3 个百分点。在 19 个重点行业中,有 12 个行业的民间投资实现增长,信息传输、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等领域的增速尤为显著,分别达到 6 倍、1.1 倍、86.1%。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新疆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 120 个,总投资 753.27 亿元,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铁路、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 REITs 等金融工具拓宽投资渠道。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如 “疆企・主席面对面” 协商会)与 “一企一专班” 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企业投资中的痛点问题。

重大项目牵引: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新疆秉持 “项目为王” 的理念推进投资工作,重大项目成为稳定增长的关键抓手。上半年计划总投资 10 亿元及以上的在建项目有 723 个,同比增长 37.7%,完成投资额增长 17.7%,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8.1 个百分点。除了准东煤化一体化项目,“疆电外送” 第四通道配套电源、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等项目,进一步强化了新疆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基地的地位。

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了项目效率,自治区建立 “十大机制”“六重清单”,实施项目储备滚动更新、前期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推动项目从谋划到竣工的全链条高效运转。例如,“疆电外送” 第四通道电源项目从规划到获批仅用了 266 天,创造了全国同类项目的最快纪录。

政策精准赋能:构建系统化投资生态

新疆通过顶层设计与资金统筹,形成了 “政府引导 + 市场驱动” 的投资格局。在战略规划引领方面,《关于系统化推进投资工作着力提高投资综合效益的通知》明确了 “十大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十张网” 等核心载体,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强化交通、能源、物流等领域的投资。2025 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超过 466 个,总投资达 3.7 万亿元。

资金保障实现多元协同,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2025 年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27.8%,其中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投资增长 97.6%,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 77.3%,为新基建与能源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绿色金融工具(如碳减排贷款)与科技贷款(余额突破 2 万亿元)精准支持实体经济。

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增长,既是国家战略支持(如 “一带一路” 核心区建设)与资源禀赋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产业结构优化、政策精准发力的必然结果。工业投资的 “压舱石” 作用、民间资本的 “活水” 效应、重大项目的 “强引擎” 功能,共同描绘出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尽管面临外部需求疲软与内部结构调整的压力,但新疆强大的产业基础、政策灵活性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