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高温下的新能源车:六大 “反人类” 设计遭吐槽

“夏天开车像蒸桑拿,冬天开门得浇热水,操作屏幕手忙脚乱!”
“买车是为了方便,不是给自己找罪受!”

如今,汽车已成为家庭必备品,新能源车的兴起更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然而,不少人购车后发现,那些广告里酷炫的设计,实际用起来却让人哭笑不得。

7 月 23 日,一位网友吐槽:40℃高温天,自己坐在车里竟要打伞防晒,体感如同被 “炙烤”。高温仿佛一面 “照妖镜”,照出了新能源车的诸多设计弊端 —— 全景天幕成 “桑拿房”、隐藏门把手变 “冰封障碍”、触控屏成 “数字迷宫”…… 这些为追求 “差异化” 而生的设计,究竟是服务用户,还是车企 PPT 上的噱头?以下六大 “反人类” 设计,你中招了吗?

1. 全景天幕:从 “星空浪漫” 到 “头顶烤炉”

“受不了的话,您可以另外买个遮阳帘。”
当林先生因全景天幕问题咨询车企时,得到的回复令人无奈。如今,全景天幕几乎成了新能源车的标配,小米、蔚来、特斯拉、小鹏等品牌纷纷采用。但实际体验却一言难尽:正午开车时,即使空调开到最大,上半身仍像在蒸桑拿;车内装饰经高温直射后,老化、断裂成常态,有车主吐槽 “才开一年,老化程度堪比别人三年的车”。

2. 全触控中控屏:驾驶中的 “数字陷阱”

今年 5 月,《新周刊》曾指出 “实体按键正逐步回归”,背后是车主对全触控中控屏的吐槽。传统汽车的实体按键能 “一键直达”,甚至实现盲操作;而全触控屏将功能集中在屏幕内,操作需多步点击,不仅耗时,还容易分散注意力。

沃尔沃测试显示:“实体按键车辆在紧急避让时的反应速度,比触屏车快 1.8 倍。” 此外,触屏失灵、突然黑屏等问题频发,当一块屏幕掌控全车功能,便捷与安全的平衡早已被打破。

3. 隐藏式门把手:寒冬里的 “开门难题”

如果说全景天幕让人 “车内中暑”,隐藏式门把手则让人 “车外挨冻”。去年冬天,车主小王因把手冻住无法开门,情急之下用热水浇淋,折腾十几分钟才成功上车。

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初衷是降低风阻、提升颜值,特斯拉最早推广这一概念。数据显示,其风阻优化有限,续航提升微乎其微。更糟的是,今年 3 月小米汽车曾因断电导致把手无法弹出,直接困住车主。当设计者沉迷 “科技感” 时,却忘了门把手的核心功能 —— 让人顺利开门。

4. 半幅方向盘:视野开阔了,危险也来了

半幅方向盘凭借酷炫外观吸引不少消费者,但实际驾驶中问题频发。多数人习惯全幅方向盘操作,半幅设计在掉头、转向时更难掌控,新手司机尤其容易刮车。

特斯拉推出该设计后,曾被美国官方质疑安全性。看似开阔了视野,实则增加了操作风险,新鲜感褪去后,只剩实用性的缺失。

5. 单踏板模式:肌肉记忆的 “安全隐患”

单踏板模式在新能源车中普及,部分用户觉得方便,但长期使用后,换回油车时容易因肌肉记忆 “忘踩刹车”。网友反馈:“开久了新能源车,竟会下意识忽略刹车,一脚踩错就吓出冷汗。”

此外,单踏板模式的动能回收会导致车辆起步、刹车时的顿挫感,对晕车人群极不友好,这也是部分人抗拒新能源车的原因之一。

6. 电子外后视镜:技术超前,体验滞后

电子外后视镜被阿维塔等 12 款车型当作 “高科技配置” 推广,宣称能实现 360 度环视,但实际表现令人失望。极端天气下,画面易延迟、模糊,增加剐蹭、车祸风险;且维修成本远高于传统后视镜,多数司机认为 “华而不实”。

后视镜的核心功能是安全观察,而非科技展示。当创新远超实用需求,再炫酷的技术也只是 “花瓶”。

写在最后

科技为汽车发展带来进步,但 “填鸭式” 堆砌科技毫无必要。若只为 “差异化” 而创新,反而会制造使用障碍。汽车作为实用工具,应兼顾驾驶体验与安全。

高温与寒冬终会过去,但用户对实用性的追求不会改变。你的车有这些设计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体验。

(注:本文信源来自《新周刊》《钛媒体 APP》《抖音用户:唐森不开车》《大河报》《买车大师》,细节经润色,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旨在传递正能量,无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编辑分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