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导演姜文的 “双标”:对女儿客气疏离,与儿子亲如兄弟

提起姜文,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特立独行的硬汉导演形象。可谁能想到,他在家庭里的角色,远比电影中的人物复杂得多,甚至可以说充满了矛盾。

最近,姜文的新片《你行,你上》上映,大家讨论电影时,意外发现他的两个儿子在片中客串了一把。虽然戏份不多,却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他那独特的家庭生活上。

说起姜文的孩子,可谓是三个孩子三种人生。

先说说他和周韵所生的两个儿子,其教育方式在娱乐圈里堪称一股 “泥石流”。

大儿子出生时,全家人都盼着姜文能取个响亮又有内涵的名字。结果他大笔一挥,取名 “姜马虎”。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太随意了?

姜文却有自己的道理。他觉得做人 “马马虎虎” 一点,难得糊涂,才是大智慧。而且马和虎都是生肖,很有力量。这解释充满了姜文式的荒诞与浪漫,让人哭笑不得。

有了 “姜马虎”,二儿子的名字就更简单了。大儿子小名叫太郎,老二便顺理成章叫 “姜次郎”,简单直接,毫不拖泥带水。

从取名这件小事,就能看出姜文养儿子的态度 —— 主打随性洒脱,放养成长。

别的明星带娃出门,口罩帽子捂得严严实实,生怕被镜头拍到。姜文却毫不在乎,大大方方带着两个儿子满世界逛,媒体想拍多少就拍多少。

在学习上,他更是 “开明” 得让人惊讶。

据说周韵为儿子姜次郎不爱学习的事愁得不行,姜文听了非但不急,反而开玩笑 “怂恿” 儿子:“别学了,干脆早点结婚生娃去!”

这种看似不正经的沟通方式,虽多半是玩笑,却让孩子们把他当成了能说心里话的朋友,而非高高在上的严父。在他家,父子间的界限感似乎不存在。

在姜文的镜头下,小儿子姜次郎想演个自作聪明的傻子,姜文听了乐开了花,觉得这想法太有意思了。父子俩的关系,与其说是父子,不如说是可以一起胡闹的 “好哥们”。

然而,镜头转向他的大女儿姜一郎,画风却截然不同。那份亲密无间瞬间变成了客气与疏离。

姜一郎是姜文与法国前妻桑德琳所生。桑德琳是一位痴迷中国文化的法国学者,当年在一场聚会上,被角落里发呆的姜文吸引。

一个充满法式浪漫的知性女人,一个满身才华却不羁的北京爷们,这样的相遇注定会碰撞出火花。他们很快坠入爱河,步入婚姻,生下了漂亮的混血女儿姜一郎。

姜一郎完美继承了父母的优点,小时候的照片惊为天人,甜美又灵动,媒体对她从不吝啬赞美之词。

可异国婚姻的浪漫背后,是难以逾越的文化鸿沟和现实距离。桑德琳虽然热爱中国,但根在法国。当法国有新的工作机会时,她选择带着女儿回去。

这个决定几乎为这段婚姻画上了句号。2001 年,姜文在国内拍摄《天地英雄》,也正是在这个剧组,遇到了当时还是大学生的周韵。

姜文曾飞到法国试图挽回,他以为妻子只是暂时回去工作,总有一天会回到中国。

但桑德琳态度坚决,没有回来的打算,也不希望女儿在中国接受教育。聪明如姜文,怎会不明白这背后的含义?

近万公里的距离慢慢消磨掉了所有感情。2005 年,他们正式离婚,女儿姜一郎继续跟着母亲在法国生活。

从此,姜一郎的成长环境、文化认同都彻底偏向西方。

父女俩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相处时总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别扭和拘谨。姜文自己也承认,女儿在他面前话很少,他只能小心翼翼地通过观察去猜测女儿的想法。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心酸?自己的亲生女儿,相处起来却像个需要揣摩心思的陌生人。

可姜一郎并非天生内向,她在同龄人中是个能说会道、活泼开朗的女孩。这种反差恰恰说明了她与父亲之间那道无形的墙。

几年前,有网友爆料,自己公司新来的服装助理竟然是姜一郎。如果她愿意,靠着父亲的名气和资源,什么样的好工作找不到?

但她偏不,选择了一条最普通、最不依赖家庭的路,低调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这份独立和清醒,让人佩服,也让人心疼。

如今,快三十岁的姜一郎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有声有色,努力摆脱父亲的光环。而她的两个弟弟,却在父亲的羽翼下,享受着截然不同的童年,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同样是姜文的孩子,却因不同的成长轨迹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我们无法评判哪种生活更好,但这种鲜明的对比确实引人深思。

或许,等两个弟弟长大后,也会像姐姐一样去寻找自我。但他们的路,想必会少很多来自家庭的挣扎和纠结,走得也会轻松许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