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捏乐” 爆火背后:解压神器还是健康隐患?

在玩具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各类新奇玩具不断涌现。其中,“捏捏乐” 凭借可爱外观与解压特性,在社交媒体迅速走红,从儿童到年轻人甚至中年人,都被它软糯的触感所吸引。然而,这股热潮背后,却暗藏材质安全等诸多争议,“捏捏乐” 究竟是解压利器,还是潜在的 “玩具毒器”?

“捏捏乐” 多以柔软硅胶制成,造型涵盖食物、动物等,某社交平台上,“捏捏” 相关话题浏览量超百亿,讨论量突破 4000 多万。不少口腔诊所会用它缓解患者诊疗压力,许多年轻人也将其视为工作解压的好帮手。“95 后” 的圆圆办公抽屉里就常备多个 “捏捏乐”,压力大时打上一拳,既不伤手又能舒缓情绪,同事们也常来 “借用”。

但 “捏捏乐” 的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市面上的 “捏捏乐” 主要有 TPR(热塑性橡胶)、PU(聚氨酯)和食品级硅胶两种材质。TPR 与 PU 材质虽易成型、回弹快,常在线上线下渠道售卖,可制作过程会释放有毒气体,成品也会有残留。检测显示,TPR 材质 “捏捏乐” 甲醛释放量最高超标 46 倍,TVOC 超标最高达 5 倍。食品级硅胶材质虽相对安全,但 TVOC 含量仍有 9 – 121 倍的超标。TVOC 会干扰人体免疫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对儿童健康影响更大。

家长方蓉对此深有体会,路边小店购买的 “捏捏乐” 气味刺鼻,后来她转向直播间选购食品级硅胶材质的产品,气味与手感都有改善。她认为,儿童天性爱玩,家长应把控购买尺度,优先选择安全材质的玩具。

从市场角度看,“捏捏乐” 行业尚未形成头部品牌。TPR、PU 材质产品成本低、铺货量大,多通过电商和线下文具店销售;食品级硅胶产品制作工艺简单,常由网络博主或工作室生产,通过社交媒体、漫展等渠道售卖,虽成本高但利润可观,部分博主开团销售额可达 15 万元,利润率超 60% 。

由于缺乏头部品牌,消费者维权困难重重。圆圆曾遭遇 “货不对板”,只能退货;部分网友使用后出现手部脱皮、过敏等症状。专家指出,“捏捏乐” 主打 “解压 + 触感” 体验,用户群体广泛,但小作坊生产乱象频出,利用监管漏洞使用劣质材料。因此,制定严格安全标准、规范生产流程,是保障消费者安全、推动行业从 “网红爆款” 向可持续品牌转型的关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