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 “焕新”、新兴产业 “领跑”,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显著提升

央视网消息:在 9 月 9 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诸多关键信息,彰显出 “十四五” 期间我国工业经济在稳中有进的态势下,“压舱石” 作用愈发突出。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0 年至 2024 年期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从 31.3 万亿元攀升至 40.5 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也从 26.6 万亿元增长到 33.6 万亿元。整个 “十四五” 阶段,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估可达 8 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超 30%。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 30%,总体规模已连续 15 年稳居全球首位。在全球 504 种主要工业产品里,我国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门类体系完整的优势愈发显著。

传统产业加速 “焕新”,新兴产业迅猛 “领跑”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于发布会上指出,“十四五” 期间,我国达成了传统产业加速 “焕新”、新兴产业迅猛 “领跑” 的良好局面。

传统产业作为我国制造业的主体,其增加值、用工人数等主要指标在全部制造业中占比约 80%,且大多属于基础产业和民生产业。我国始终秉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发展方向,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介绍道,“十四五” 以来,国家支持 46 个城市开展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累计建成 230 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以及 1260 家 5G 工厂。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在全球的占比超过 50%。钢铁、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的综合能耗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电解铝年产量超 1000 万吨。

李乐成还表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逐步发展壮大。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约为 2020 年的 9.5 倍,光伏和风电装备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我国累计培育形成 60 余个新兴产业领域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并创建了 23 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 75%,创新地位实现 “新跃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表明,“十四五” 期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超过 1.6%,570 多家工业企业跻身全球研发投入 2500 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现了 “新跃升”。

“十四五” 期间,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总数达 33 家,成功攻克近 700 项关键共性技术,有效打通了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瓶颈。我国累计认定 187 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遴选首批 241 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为产品从 “实验室” 迈向 “生产线” 搭建起关键桥梁。在创新产出方面,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从 “十三五” 末的 90.7 万件增加至 2024 年的 124.4 万件,在当年发明专利申请总数中的占比也从 60% 提升至 65%。

李乐成介绍,企业研发经费已占据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2024 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 6.8 万亿元。我国出台了人工智能等 22 个产业标准体系,制定发布 9263 项行业标准,还支持国内企业牵头制定 500 多项国际标准。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 53.3%,相比 “十三五” 末提高了 8.4 个百分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