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柑橘总裂果?4 个真相全揭秘,这样防治准有效!

导读

9 月是柑橘裂果的高发期,水分不稳、施肥不当、暴晒过度及病虫害侵袭是主要诱因。通过科学调控水分、合理施肥、精细管护,可增强果皮韧性,大幅降低裂果率,让柑橘卖相更佳、收益更稳!

进入 9 月,柑橘迎来膨大和转色的关键期,可令果农头疼的裂果问题也随之而来。轻微裂果会拉低果实商品价值,严重时直接落果烂掉,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柑橘一到 9 月就容易裂?又该如何科学防治?今天就为大家把问题讲透、把方法说明。

一、9 月柑橘裂果的 4 个核心真相

1. 水分 “大起大落” 是首要诱因

不少果园前期遭遇干旱,土壤长期缺水,之后突降暴雨或大水漫灌,果实会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水分,果肉迅速膨胀,而果皮的生长速度远远跟不上这种节奏,就会被 “撑裂”。这种忽干忽湿的水分剧烈波动,是导致裂果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

2. 施肥 “贪快贪多” 帮倒忙

有些果农为追求果实快速膨大,在膨大期一次性撒入大量尿素等速效氮肥。氮肥见效快,会促使果子个头猛长,但果皮的韧性和厚度未能同步提升,“皮肉生长不同步”,自然容易出现裂果。

3. 光照 “过度暴晒”+ 修剪 “下手太狠”

夏季修剪时若疏枝过狠,叶片保留过少,果子就会直接暴露在烈日下暴晒。长时间的强光照射会导致果实向阳面的果皮老化加速、韧性下降,稍微受力就容易裂开。

4. 果皮 “先天薄弱” 或遭病虫害破坏

椿象、红蜘蛛等害虫会啃食果皮,留下伤口;溃疡病等病害则会破坏果皮的结构完整性,让果皮变得脆弱易裂。此外,如果果实发育期间营养不足,果皮本身长得薄、韧性差,裂果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二、4 招精准防治,让柑橘远离裂果

防治柑橘裂果的核心在于 “稳水分、匀养分、强果皮”,具体可按以下 4 个步骤操作:

1. 水分管控:拒绝 “过山车”,保持 “平稳态”

  • 不要等到土壤干裂、果子萎蔫才浇水,应坚持 “少量多次” 的原则,通过滴灌、喷灌等方式保持土壤湿润(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
  • 雨天及时疏通果园排水沟,避免积水;干旱时避免大水猛灌,让土壤水分缓慢提升,给果皮适应时间。

2. 科学施肥:拒绝 “单一氮肥”,追求 “营养均衡”

  • 避免单独施用速效氮肥,应将有机肥与氮磷钾复合肥搭配使用,保证营养全面;
  • 6-9 月果实膨大期,重点补充钙、硼、钾元素,可叶面喷施钙源库、海藻酸或氨基酸类叶面肥,增强果皮的厚度和韧性,减少裂果。

3. 光照与修剪:拒绝 “过度暴露”,做好 “遮阴防护”

  • 夏季修剪时避免 “一刀切”,保留足够的叶片为果实遮阴,尤其是树冠外围的结果枝,不要过度疏除;
  • 对于光照特别强烈的果园,可在树冠上方搭建遮阳网(遮光率 50% 左右),减少强光对果实的直接照射。

4. 病虫害防治 + 应急处理:拒绝 “被动应对”,做到 “主动预防”

  • 提前喷施药剂防治椿象、红蜘蛛、溃疡病等,发现病果、虫果及时摘除,避免病害蔓延;
  • 若久旱之后突然下雨,可在雨后及时喷施适量赤霉素,保持果皮细胞活性,降低裂果率。

三、总结:多管齐下,破解裂果难题

柑橘裂果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水分、施肥、光照、病虫害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9 月裂果高发期,果农只要做好水分的平稳调控、肥料的科学搭配、光照的合理遮挡以及病虫害的提前预防,就能有效增强果皮韧性,大幅降低裂果率。

只有让果实 “皮肉同步生长”,才能长得圆润饱满、转色均匀、卖相出众,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