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思科技(688788)近期陷入 “股价翻倍却遭核心股东减持” 的争议漩涡。持有公司 21.23% 股份的核心技术人员梁宏建计划未来三个月减持不超过总股本 3% 的股份,按 9 月 1 日收盘价 71.41 元 / 股计算,套现金额或将达 3.4 亿元。这一动作叠加实控人被立案调查、连续四年亏损等问题,让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科创板科技企业,未来走向充满变数。
一、核心股东再减持:一年两度套现引市场担忧
梁宏建此次减持并非首次。2024 年 11 月,他已累计减持超 211 万股,而此次计划减持 471.22 万股,规模进一步扩大。尽管公告中称减持理由为 “个人资金需求”,但在公司当前的敏感时期,这一行为难免引发市场对企业前景的猜测。
更值得关注的是,科思科技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刘建德正被国家某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作为公司的核心决策者,刘建德的缺位不仅影响战略制定与业务推进,更让公司治理结构面临严峻挑战。管理层动荡叠加核心股东减持,使得投资者信心备受考验。
二、业绩持续承压:4 年亏掉 6.7 亿,现金流恶化
股东的减持动作,与公司持续低迷的基本面密切相关。2025 年上半年,科思科技营收 1.54 亿元,同比增长 40.54%,看似实现增长,但归母净利润仍亏损 1.09 亿元,虽较上年同期的 1.4 亿元亏损有所收窄,却未能扭转亏损局面。更严峻的是,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 1.48 亿元,同比大幅恶化,显示出资金链压力持续加大。
回溯过往,科思科技的亏损已延续四年:2022 年亏损 1.97 亿元,2023 年亏损 2.03 亿元,2024 年亏损扩大至 2.68 亿元,加上 2025 年上半年的 1.09 亿元亏损,四年累计亏损达 6.77 亿元。对于 2020 年以 106.04 元 / 股高价登陆科创板的科思科技而言,持续亏损不仅削弱了融资能力,更让 “高成长科技股” 的标签逐渐褪色。
尽管公司在军工电子领域有所突破 —— 军用通信设备、雷达系统配套等产品建立了稳定客户群,2025 年上半年营收增长也得益于订单交付提升与应收账款回收改善,但高昂的研发投入、原材料成本及项目周期长等问题,仍让盈利难以兑现。
三、股价异动之谜:234% 涨幅与基本面脱节
与业绩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科思科技股价自 2025 年初以来累计上涨 234.82%,远超同期大盘表现。这一异常涨幅背后,既有市场对军工电子赛道的题材炒作,也有业绩改善预期的推动,但显然与公司持续亏损、现金流紧张的基本面严重背离。
为稳定股价,公司启动了股份回购计划,截至 2025 年 8 月 31 日累计回购 70 万股,占总股本的 0.4456%。但相较于股东 3.4 亿元的套现规模,此次回购力度有限,维稳效果甚微。市场分析认为,当前股价更多由情绪驱动,缺乏业绩支撑,后续存在回调风险。
四、未来挑战与机遇:多重压力下的转型之困
科思科技当前正处于 “机遇与风险并存” 的十字路口。从积极面看,公司深耕军工电子领域多年,技术积累深厚,随着国防信息化建设推进,订单需求有望持续释放;2025 年上半年营收增长也显示出业务逐步回暖的迹象。
但挑战更为突出:首先,持续亏损导致资金压力加大,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受限;其次,实控人被调查引发管理层不稳定,可能影响客户合作与项目推进;最后,核心股东减持传递出的负面信号,或进一步加剧股价波动。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理性看待公司的 “两面性”:既要关注军工电子赛道的长期潜力,也要警惕业绩扭亏乏力、治理风险未解除等短期隐患。而科思科技若想打破困局,需加快核心产品商业化落地、优化成本结构,同时尽快解决管理层动荡问题,重塑市场信心。
结语
科思科技的现状,折射出部分科创板企业 “高估值、高研发、低盈利” 的共性困境。核心股东的减持、持续的业绩亏损与股价的异常波动,让公司陷入舆论漩涡。未来,能否在军工电子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盈利转化,能否化解管理层与资金链危机,将决定科思科技能否走出阴霾。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这既是对企业转型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投资者风险判断能力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