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中,企业的每一步决策都如同在悬崖边缘行走,容不得半点差错。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康恩贝”),这家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企业,近期正深陷困境。旗下子公司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因 “性状不符合规定”,被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暂停采购资格,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康恩贝内部和整个医药行业掀起了波澜。
核心产品折戟,业务遭受重创
作为康恩贝大品牌大品种工程的关键产品,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在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医保乙类品种,满足了临床的刚性需求,更是金华康恩贝呼吸系统用药板块的中流砥柱。过往数据显示,2022 年,该产品为康恩贝带来了近 3 亿元的销售收入;到了 2023 年,其销售收入更是同比增长超过 16%,经估算,当年收入约达 3.5 亿元,在康恩贝当年总营收中的占比超过 5%。这样的成绩,足以证明其在公司业务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然而,如今这颗闪耀的 “明星产品” 却因质量问题蒙上了阴影。国家药监局于 8 月 27 日发布的通告指出,经无锡市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检验,金华康恩贝生产的 1 批次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不符合规定,问题出在性状方面。目前,相关部门已迅速启动暂停销售使用、召回等风险控制措施,同时要求企业对不符合规定的原因展开深入调查并切实整改。这一系列举措,无疑将对金华康恩贝依赖该品种的业务线造成直接且沉重的打击。
从金华康恩贝此前披露的数据来看,2024 年前三季度,其原料药及制剂业务收入为 5.3 亿元,其中呼吸系统用药占比超过三成,按此推算,该板块年收入规模约为 2.1 亿元。而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作为该板块的主力产品,其销售中断后,极有可能在营收上形成巨大的真空地带,给公司的业绩增长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业绩持续下滑,盈利压力剧增
事实上,康恩贝的业绩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母公司康恩贝在 2025 年上半年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下降,分别为 33.58 亿元和 3.54 亿元,延续了此前的下滑态势。回顾近几年,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 67.33 亿元,同比增长 12.20%,看似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但到了 2024 年,营收微降至 65.15 亿元,同比下滑 3.23%。在净利润方面,情况更为严峻,2024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6.22 亿元,虽然同比增长 5.21%,但扣非后的净利润实则下降了 6.77%。进入 2025 年上半年,净利降幅进一步扩大至 7.48%,这一系列数据清晰地凸显出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持续弱化。
在业务板块中,2025 年上半年,康恩贝特色化学药业务实现收入 11.98 亿元,同比下降 11.22%,其中化学药制剂收入 8.37 亿元,同比下降 14.65%。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是 “金康速力” 牌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在国家第十批集采中未中选,以及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集采降价的影响。这使得公司在化学药领域的发展遭遇重大挫折,市场份额和营收受到双重挤压。
更为值得警惕的是,康恩贝近三年的盈利水平持续承压。毛利率从 2023 年同期的 63.79% 降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53.73%,净利率也从 15.29% 降至 10.77%。在集采压价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下,此次核心产品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的销售中断,无疑将进一步放大利润压力,使公司的盈利状况雪上加霜。
原本,在 2024 年 Q3 单季,公司曾出现营收复苏的势头,增长率达到 3.16%。当时,尽管核心化药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未中选第十批集采,但通过非集采渠道仍维持着销售,同时中药板块在 “一体两翼” 战略下也逐步企稳。这一增长曾被市场解读为公司 “转型阵痛期后的复苏开端”,成为投资者对其战略重拾信心的重要依据。然而,此次质量风波引发的停采事件,无情地打断了这一复苏进程,给公司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截至 2025 年 9 月 16 日,公司市值为 113.84 亿元,在中药板块排名第 23 位,与 2023 年相比,行业地位明显下滑。
一位资深的医药行业投资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质量风波对康恩贝的打击是全方位的。在集采未中选后,公司原本就依赖非集采渠道来维持产品销售,如今上海等重点市场的份额很可能会被竞争对手迅速抢占。后续,公司在整改过程中需要做到高度透明化,以重新赢得市场信任。同时,中药管线能否有效对冲此次风险,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转型之路艰难,挑战接踵而至
康恩贝,这家在行业中深耕了 50 多年的企业,堪称医药界的 “老字号”。凭借肠炎宁、前列康等国民熟知的药品,一度成为浙江中药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民营药企中树立了标杆。
2020 年,对于康恩贝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公司进行了混改,引入浙江省中医药集团作为实际控制方,创始人团队逐步退居幕后,企业性质从民营企业转变为国资背景。这一重大转变,意味着公司的发展逻辑和战略方向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此后,康恩贝开始主动 “瘦身”,果断卖掉非核心业务珍视明,将资源集中于 “中药 + 特色化药 + 健康品” 的主业上。同时,积极弥补创新短板,大力压缩销售费用,试图在新的赛道上实现转型与突破。
然而,转型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集采政策的持续推进导致产品价格不断被压低,原材料价格却一路攀升,使得公司核心产品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康恩贝想要在新赛道上稳健前行,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目前,康恩贝全力推进的 “中药大健康” 转型正处于关键的考验期。回顾近三年的业务调整历程,公司所面临的困境逐渐显现。2023 年,公司依靠 17 个过亿品种(合计营收 46.19 亿元,占比 68.6%)实现了一定的增长,其中肠炎宁系列营收近 13 亿元,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也实现了 16% 的增长。但好景不长,2024 年,受中药全品类收入下降 8% 的拖累,公司营收首次出现下滑。而到了 2025 年,核心化药的质量问题更是让转型之路变得异常艰难,暴露出公司在质量管控与业务扩张、传统业务收缩与创新业务培育之间存在的深层矛盾。
尽管在研发投入方面,康恩贝近三年持续增长,2024 年达到 3.26 亿元,同比增长 4.35%,实现了五年连增。然而,研发强度却从 2023 年的近 5% 降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3.75%,与行业头部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支撑转型战略,2021 年 12 月,康恩贝以 40 亿元估值转让珍视明 42% 的股权,获得了 16.8 亿元资金用于中药研发。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举措短期内未能扭转公司的颓势。虽然近三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从 2023 年的约 34.6% 降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29.07%,财务结构有所优化,但公司不得不通过高比例分红(2024 年 60.76%)与股份回购等方式来维持市场信心。
此次核心化药品种销售受阻,不仅可能对公司现金流造成严重影响,还需承担药品召回、整改等额外支出,这极有可能进一步压缩康恩贝的研发投入。尽管金华康恩贝在 9 月获批了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但该产品在短期内难以填补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留下的巨大市场空缺。
此外,康恩贝近年来着力打造的 “一体两翼”(中药材饮片 + 特色健康消费品)业务模式,目前尚未形成足够的支撑力。2025 年上半年,公司中药材饮片、特色健康消费品两项业务合计收入 9.04 亿元,对总营收的贡献不足三成。
医健管理咨询合伙人曹宁指出:“品牌价值的受损对于康恩贝来说是一个长期且严重的问题。品牌信誉原本是公司在大健康转型过程中的核心资产,但此次事件暴露出的子公司管控漏洞,将直接损害医疗机构和消费者对公司的信任。在呼吸系统用药领域,医生的处方习惯一旦发生改变,即便产品后续恢复供应,想要重建信任并夺回市场份额,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巨大的努力。”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康恩贝的困境既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也反映了行业的一些共性问题。2025 年上半年,中药行业普遍出现 “增收不增利” 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转型策略在落地过程中存在的短板。曹宁认为,康恩贝核心化药停摆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与公司转型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这意味着公司的阵痛期仍将持续较长时间。这场质量危机带来的不仅仅是短期的经济损失,更是对企业转型逻辑的一次根本性检验。只有将质量底线贯穿于企业战略执行的全过程,康恩贝才有可能在激烈的行业变革中找到突围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