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阳性率攀升引关注,专家解读研判给出防护指南

近期,全国范围内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呈现显著上升态势,引发公众广泛关注。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在 3 月 31 日至 5 月 4 日监测周期内,全国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从 7.5% 跃升至 16.2% 。不过,专家明确指出,本轮疫情预计在 5 月下旬达到峰值,大规模暴发风险较低。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赵卫深入剖析,当前阳性率上升尚属低水平流行范畴。此番新冠流行毒株中的奥密克戎 XDV 亚分支 NB.1.8.1,虽在免疫逃逸能力上有所增强,但致病性未发生明显改变。探究阳性率升高根源,主要涉及两方面因素:一方面,群体免疫屏障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另一方面,病毒变异致使新毒株免疫逃逸能力提升。回顾过往,2024 年 7 – 10 月曾出现新冠小高峰,时隔半年多,人体内抗体水平自然下降,也为病毒传播提供了一定条件。

从社交平台网友分享的感染经历来看,本轮新冠感染典型症状多表现为低烧与咽痛,整体症状相对温和。赵卫针对不同人群给出治疗建议:普通人群感染后,采取对症治疗,3 – 5 天基本可恢复;而 60 岁以上老人、基础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人群,一旦感染需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物,并加强症状监测,必要时住院治疗。

面对当前疫情形势,预防仍是关键。赵卫强调,科学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是抵御病毒的重要防线。公众应注重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以提升自身免疫力;日常做到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坚持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这些个人防护举措,是对抗呼吸道传染病的有力武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