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价格跌势趋缓,新粮探底在即?9 月 8 日市场动态与后市展望

AI 导读带你速览精华:小麦价格跌幅持续收窄,政府加大托市收购力度释放积极信号。随着 9 月下旬新粮供应高峰过去及消费旺季来临,市场有望止跌回升。建议种粮农户保持耐心,合理规划售粮节奏。 内容由 AI 智能生成

近期小麦市场的走势让不少种粮户忧心忡忡 —— 价格虽仍在下行通道,但跌幅已明显收窄;叠加政府托市政策持续发力,市场悲观情绪有所缓解。当前新粮是否已接近 “探底”?后续行情能否迎来转机?成为业内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价格跌势放缓:从 “瀑布式下跌” 到 “温和调整”

近段时间,小麦价格的下跌态势已有所缓和,如同 “踩了刹车” 的车辆,虽未完全停稳,但速度明显减慢。与此前 “单日大跌十几元” 的激烈波动不同,9 月 8 日全国范围内仅有陕西、山东、江苏的少数面粉企业微调收购价,跌幅仅为 4-6 元 / 吨,幅度微乎其微。

从具体报价来看:陕西渭南五得利收购价为 1.222 元 / 斤,山东枣庄发达面粉报价 1.224 元 / 斤,江苏徐州华升面粉执行 1.221 元 / 斤。这些价格虽仍处于低位,但相较于前期的 “断崖式下跌”,市场已进入 “温和调整” 阶段,产业链各方都在艰难寻找供需平衡点。

不过需注意的是,市场乐观情绪尚未完全恢复。多数贸易商与农户仍持 “观望态度”,对价格快速反弹的预期较低,如同 “大病初愈” 的患者,虽病情好转,但信心重建仍需时间。

二、政策托市发力:多地新增收购库点,筑牢价格 “防护墙”

为稳定小麦市场、保障种粮户利益,政府近期加大了托市收购力度,成为市场最有力的 “定心丸”。山东已启动第六批托市收购库点,江苏开启第十批,河南也在持续新增收购站点,滨州、聊城、济宁、徐州、驻马店、濮阳等多地的收购网络快速铺开,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彰显了政策稳价的决心。

这一举措直接改变了农户的售粮心态:原本计划 “恐慌性抛售” 的农户开始冷静下来,选择等待更合适的价格。政策托市不仅有效遏制了价格的进一步下滑,更向市场传递了明确信号 —— 国家不会放任小麦价格跌至损害农民利益的水平,为市场筑牢了 “价格底线”。

业内人士分析,托市收购的持续推进,将逐步消化市场过剩库存,缓解短期供应压力,为后续价格回升创造条件。

三、后市展望:9 月下旬或迎转机,供需关系将迎拐点

对于小麦市场的未来走势,多数分析认为 “最困难的时期正在过去”,9 月下旬有望迎来行情拐点,核心逻辑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1. 供应高峰即将过去,压力逐步缓解

当前小麦价格承压的主要原因是新粮集中上市导致短期供应过剩。根据历年规律,这波供应高峰将持续至 9 月中下旬,之后市场流通量将逐步回落至正常水平。届时,“供过于求” 的局面将得到改善,面粉企业为保障生产原料供应,可能会适当提高收购价以吸引货源。

2. 消费旺季临近,需求端支撑增强

随着天气转凉,面粉消费将进入传统旺季:中秋、国庆双节临近,食品加工企业对面粉的需求会显著增加;同时,家庭日常主食消费也将随气温下降而回升。需求端的回暖,将为小麦价格提供坚实支撑,推动行情从 “下跌调整” 转向 “企稳回升”。

不过需要理性看待的是,即便价格回升,幅度也可能较为温和。当前小麦市场库存充足、产业链供需相对平衡,暴涨暴跌的可能性较低,更可能呈现 “稳步小幅回升” 的态势。

四、给种粮户的建议:保持耐心,合理规划售粮节奏

面对当前市场形势,种粮户应避免 “盲目跟风” 或 “过度观望”,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1. 分批售粮,分散风险:不要一次性全部出售,可根据价格波动,分 2-3 批出售,避免因 “踩错时点” 造成损失。
  2. 关注优质优价:优质小麦的抗跌性更强,可优先筛选优质粮源,对接优质面粉企业,争取更高收益。
  3. 紧盯市场动态:通过官方平台、行业资讯及时了解各地收购价与政策变化,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调整售粮计划。

总体来看,小麦市场虽仍处于 “调整期”,但跌势已缓、政策托底有力,9 月下旬随着供需关系改善,行情有望迎来转机。种粮户只需保持耐心,理性判断,就能在市场波动中把握最佳售粮时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