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世界丨多国动态聚焦:俄乌冲突、美格争议与全球治理议题

俄导弹袭击基辅引发连锁反应,欧盟与俄各执一词

当地时间 8 月 28 日,俄乌冲突相关动态引发国际关注。欧盟方面称,俄罗斯当天对乌克兰基辅发动导弹袭击,导致欧盟驻基辅代表处建筑受损,欧盟已就此召见俄罗斯驻欧盟使团团长,表达强烈关切。

对此,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迅速回应,重申俄方立场: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打击目标始终聚焦军事设施及乌军后勤保障设施,民用基础设施出现损坏,实则是乌克兰方面使用防空系统与电子战手段所导致的间接结果,与俄方军事行动无关。

同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战报显示,俄军于当天凌晨对乌克兰军工企业及空军基地实施了集群打击,旨在削弱乌方军事生产与作战能力。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通话时则表示,俄方此次袭击波及范围广泛,除军事目标外,土耳其在乌企业、阿塞拜疆驻乌大使馆、英国文化协会驻乌机构,以及多个居民区均成为袭击目标。乌克兰方面后续通报称,此次基辅空袭已造成 19 人死亡,局势严峻。

欧洲安全议题升温,法德推动 “重新武装”,德国拟扩军

在欧洲安全政策层面,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茨于 8 月 28 日在法国南部布雷冈松堡的避暑官邸举行会晤。马克龙在会晤前向媒体明确表示,法德两国正致力于推动欧洲在俄乌冲突中确立独立的地缘政治立场,核心举措之一便是让欧洲 “重新武装自己”,通过强化自身防务能力,确保区域安全自主,减少对外部力量的依赖。

默茨则针对当前冲突局势补充道,尽管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表态希望推动俄乌冲突解决方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显然短期内不会举行会晤”,冲突僵局仍将持续,欧洲需做好长期应对准备。

与此同时,德国在防务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德国内阁于 8 月 27 日通过一项包含多项扩军举措的草案,其中明确提及,不排除在必要时重启义务兵役制,该草案后续将提交联邦议院(议会下院)审议批准。根据草案内容,德国计划到 2030 年左右,将现役部队规模从当前的 18 万人扩充至 26 万人,同时逐步增加人数;此外,预备役规模也将从 4.9 万人提升至 20 万人,以全面强化国防力量。

美在格陵兰岛秘密渗透引不满,丹麦抗议 “不尊重盟友”

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近期成为国际外交焦点,起因是美国被曝在当地进行秘密渗透活动。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延斯-弗雷德里克・尼尔森明确指出,美国方面试图在格陵兰岛渗透影响力的行为 “完全不可接受”,这种对盟友 “缺乏尊重” 的举动,将严重阻碍双方后续合作进程。

丹麦媒体 8 月 27 日披露,至少有 3 名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及白宫高层关系密切的美国公民,在格陵兰岛从事秘密活动,其核心目的是挑拨格陵兰岛与丹麦的关系,推动格陵兰岛加强对美国的依附。事件曝光后,丹麦政府立即召见美国驻丹麦使馆临时代办马克・斯特罗,要求美方就此事作出详细解释。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也强调,任何干涉丹麦王国内部事务的行为,都违背外交准则,丹麦绝不接受。

面对丹麦方面的抗议,美国国务院于 8 月 27 日发表声明,证实马克・斯特罗被召见一事,但仅强调 “美国尊重格陵兰岛人民自主决定未来的权利”,对媒体报道的 “秘密渗透” 相关内容则避而不谈,未作出任何回应。

加沙局势紧张,古特雷斯敦促以方停火,以军空袭也门

在中东地区,加沙地带局势持续恶化。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于 8 月 28 日就加沙局势召开记者见面会,紧急呼吁以色列停止夺取加沙地带北部的加沙城,并停止在约旦河西岸扩建定居点。古特雷斯指出,以色列夺取加沙城的行动已成为局势发展的 “危险节点”,扩大军事行动将引发毁灭性后果,必须立即停止;同时,他呼吁对以色列 “违背良心的打击行动” 进行追责,尤其是以军 8 月 25 日对加沙地带南部汗尤尼斯市纳赛尔医院的袭击,已造成大量无辜人员伤亡。此外,古特雷斯再次重申,要求在加沙地带实现立即永久停火,保障人道援助无障碍准入,并确保所有被扣押人员立即无条件获释。

同日,中东另一场域冲突也出现升级。据也门胡塞武装控制的马西拉电视台报道,以色列于 8 月 28 日下午对也门首都萨那发动新一轮空袭。萨那当地居民表示,空袭期间听到战机轰鸣声,萨那南部地区先后传来 10 余次爆炸声,遭袭地点包括胡塞武装的军事营地,以及胡塞武装支持者常聚集游行的广场。目击者称,多辆救护车已赶赴现场救援,总统府周边区域已被封锁。以色列国防军随后发表声明,证实以军当天对萨那地区一处胡塞武装军事目标实施了 “精确打击”。

英法德对伊朗启动制裁机制,伊方表态将反制

伊朗核问题相关局势近期再起波澜。据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 8 月 28 日报道,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当天表示,伊朗将对英国、法国和德国启动 “快速恢复制裁” 机制作出适当回应,以维护国家合法权益。

报道显示,英法德三国外长及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于当天与阿拉格齐通电话,正式通报欧洲方面的决定:即日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通知,启动 “快速恢复制裁” 机制。按照流程,恢复对伊制裁的程序需 30 天,英法德在通话中表示,愿在这 30 天期限内通过外交途径寻求解决方案,避免安理会对伊制裁决议重新生效。

对此,阿拉格齐明确反对,强调英法德三国的这一行为 “毫无正当理由,属于非法举动,缺乏任何法律依据”。他表示,伊朗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和善意,致力于通过外交方式化解伊朗核问题相关争议,然而三国此次举动违背了此前的合作共识,伊朗将为维护自身合法权利与国家利益,采取针对性反制措施。

国际移民与国内治理动态:卢旺达接收美驱逐移民,新加坡加重电子烟处罚

在国际移民领域,卢旺达政府发言人约兰德・马科洛于 8 月 28 日向当地媒体披露,卢旺达已接收 7 名被美国驱逐的非法移民。这是根据卢美两国近期签署的双边安置协议抵达的首批移民,标志着两国移民合作正式落地。

马科洛介绍,这批移民于 8 月中旬抵达卢旺达,目前已由 “一个国际组织” 负责安置,国际移民组织及当地社会服务部门正持续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在安置前,所有移民均经过严格审查,其中 4 人决定在卢旺达开启新生活,另外 3 人则计划最终返回原籍国。不过,卢旺达方面暂未公布这些移民的具体国籍信息。

在国家治理层面,新加坡政府于 8 月 28 日宣布,将从 9 月 1 日起对电子烟违法行为加重处罚,重点打击吸食和售卖掺有违禁药物成分的电子烟行为。具体措施包括:将 “依托咪酯” 列为《滥用毒品法令》管制的 “C 级毒品”,该措施暂行 6 个月,作为加重处罚的法律依据;在此期间,新加坡卫生部将针对电子烟和依托咪酯滥用问题制定更严格的长期法律,预计 2026 年第一季度正式生效。

根据新规,持有、吸食、购买掺有依托咪酯等有害成分的电子烟者,除需缴纳更高额罚款外,还可能被要求接受最长 6 个月的强制监督与康复计划;屡犯者将面临更严厉惩罚。而对于进口、销售或分销这类电子烟的人员,最高可面临 15 下鞭刑和 20 年监禁的惩罚,震慑力度显著提升。

日本东京遭遇历史罕见酷暑,高温纪录持续刷新

日本近期遭受极端高温天气侵袭,东京都情况尤为严重。据当地媒体报道,东京都中心区域 8 月 27 日最高气温达到 36℃,自 8 月 18 日起,已连续 10 天出现超过 35℃的酷暑天气,这一连续酷暑天数创下自 1875 年开始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

此外,截至 8 月 27 日,东京都中心区域今年的酷暑总天数已达到 23 天,同样打破历史纪录,高温天气对当地民众生活、交通及公共健康造成显著影响。受高气压影响,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 8 月 27 日仍持续高温,全国 914 个观测点中有超过 100 个测得超过 35℃的高温,其中关东地区的埼玉县鸠山町最高气温达 39.4℃,茨城县古河市和埼玉县熊谷市也分别测得 38.7℃的高温,极端天气预警仍在持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