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的大棋盘上,菲律宾近期成为了各方瞩目的焦点。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一系列针对菲律宾的举措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搅得菲律宾政坛天翻地覆,局势变得扑朔迷离,背后折射出的是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下菲律宾艰难的抉择与动荡的未来。
特朗普重掌白宫后,菲律宾的政治生态便开始悄然发生改变。曾经与特朗普关系密切的杜特尔特,如今命运急转直下。这位曾在菲律宾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今沦为阶下囚。2025 年 3 月 11 日,菲律宾警方依据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将杜特尔特逮捕并送往海牙,罪名是其在反毒行动中 “杀人太多”。杜特尔特在任期间,以铁腕手段打击毒品犯罪,在国内拥有大量支持者,但此举也引发了一些国际争议。如今,他深陷囹圄,律师虽宣称有国家愿为其提供庇护,但他的政治影响力已遭受重创。
与此同时,杜特尔特的亲信阿波罗・基博洛伊也面临着巨大危机。美国对基博洛伊的指控由来已久,早在 2021 年 11 月,美国加州法院就起诉他骗信徒到美国强迫劳动;2022 年 2 月,联邦调查局将其列为通缉对象,美国财政部也对他实施制裁。2025 年 6 月,美国正式向菲律宾递交引渡请求,试图将基博洛伊引渡到美国,罪名涵盖性贩运、现金走私等多项严重罪行。菲律宾外交部和司法部虽表面上称要先处理国内相关案件,如儿童性虐待、贩运等指控,但外界普遍认为,这背后是美国在操控,试图通过此举打压杜特尔特家族的残余势力,进而影响菲律宾的政治格局。
在这场权力洗牌中,小马科斯领导的菲律宾政府与美国的互动变得愈发频繁且微妙。2025 年 7 月 22 日,小马科斯前往白宫与特朗普会晤,这次会面成果显著,却也充满争议。双方达成了贸易和军事合作协议,美国对菲律宾出口商品征收 19% 的关税,同时扩大美军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表面上看,这是一次正常的外交合作,但背后却隐藏着诸多深意。从贸易角度看,这一关税政策对菲律宾经济无疑是沉重打击,菲律宾作为出口导向型国家,出口产业将面临巨大压力,国内舆论一片哗然,《马尼拉时报》更是直接以 “我们完蛋了” 作为头版标题,指责政府对美 “低头”。而在军事方面,美军在菲律宾军事存在的扩大,使菲律宾在南海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地位更加敏感,进一步将菲律宾推向了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与小马科斯会晤时,还公然批评杜特尔特此前 “向中国靠拢” 的政策并非明智之举。而小马科斯则回应称美国一直是菲律宾 “最铁的盟友”,这样的表态无疑显示出菲律宾在外交政策上的重大转向。在杜特尔特执政时期,菲律宾在外交上试图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与中国保持了较为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南海问题上也展现出一定的理性与克制。但如今,随着杜特尔特的下台以及美国一系列动作的施压,菲律宾似乎正逐渐倒向美国阵营。
杜特尔特家族的势力也因此遭受重创。杜特尔特的女儿、菲律宾副总统萨拉,在 2024 年底被弹劾,罪名是挪用公款,案件至今仍在审理中。在 2025 年的中期选举中,杜特尔特家族在达沃地区虽仍有一定影响力,但在全国范围内,其政治版图大幅缩水,参议院席位寥寥无几。而基博洛伊作为杜特尔特的重要支持者,若真被引渡至美国,无疑将对杜特尔特家族造成更为沉重的打击,杜特尔特家族在菲律宾政坛的复兴之路也将愈发艰难。
菲律宾国内的政治局势也因这些事件变得愈发混乱。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逐渐升温,一方面是对经济前景的担忧,美国的关税政策以及国内经济结构因政治变动面临的调整,让普通民众生活压力增大;另一方面,政治清算与权力斗争的加剧,使民众对国家未来充满迷茫。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亲美派和亲华派的分歧在政府决策、外交政策等多方面体现出来,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分裂与不稳定。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美国对菲律宾的一系列动作,意在强化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菲律宾地理位置重要,是美国构建第一岛链的关键环节,也是其从南部策应台海战场、遏制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特朗普政府通过加征关税、推动军事合作等手段,试图牢牢将菲律宾锁定在其对华竞争的战略框架内,将菲律宾打造成为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然而,菲律宾在这场大国博弈中,实则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菲律宾既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实现自身的一些政治和经济目标,如获取军事援助、推动国防现代化等,但又不得不承受美国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经济上的压力、外交自主性的削弱以及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关系紧张化带来的风险。
这场菲律宾政坛的大变局,归根结底是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结果。特朗普的一系列 “下棋” 搅局动作,让菲律宾陷入了权力斗争与地缘政治冲突的漩涡之中。未来,菲律宾将何去何从?是继续在大国之间摇摆不定,还是能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利益的独立发展道路?基博洛伊的引渡问题最终将如何解决?杜特尔特家族能否在困境中实现政治复兴?这些问题不仅关乎菲律宾的未来走向,也将对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而答案,或许只有在这场复杂的政治博弈逐步推进中才能逐渐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