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月 22 日清晨,山东青岛的种粮户老张早早蹲在自家麦垛旁,手里攥着手机,眉头紧锁。屏幕上青岛五得利面粉厂下调 4 厘的小麦收购报价,让他忍不住猛嘬了一口烟袋。“忙活大半年,这价格一天比一天低,心里真不是滋味。” 老张的抱怨,道出了当下华北平原不少农户的心声。
当天,山东、河南、江苏、陕西等 10 地小麦收购价格陆续公布,多地出现不同程度下调。山东商河金沙河收购价较前一日下跌 5 厘,曹县永明集团的报价从昨日的 1.22 元 / 斤降至 1.215 元 / 斤。“这跌速,比我家娃期末数学成绩下滑还快!” 刚开车到永明集团售粮的曹县农户王老五,看到报价牌后惊得直跺脚。排队的农户们虽发出阵阵哄笑,笑声里却满是无奈。收购员小赵赶忙从窗口解释:“叔,现在国际小麦价格走低,咱们得跟着行情调整。您这车麦子要是容重能到 790、面筋含量 33 以上,还能按优质价收。”
河南作为小麦主产区,此次价格波动同样明显。周口种粮大户李建军有着自己的观察:“夏天天气热,老百姓更爱吃西瓜、凉菜,面条消费少,面粉厂需求降了,自然会压价。” 他指着自家满满一仓库的麦子说:“去年囤的还没卖完,今年新麦又收了不少。就说隔壁老刘家,儿子结婚办二十桌席,才用了三袋面,换往年至少得五袋。”
国际市场的变化也给国内小麦行情带来压力。今年澳大利亚、俄罗斯小麦迎来大丰收,进口小麦到港价比国内本地小麦每斤低了一毛多。有着多年采购经验的中储粮员工老王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这就像村里新开了家超市,同款酱油卖得比老店便宜,村民肯定更愿意去新店买,咱们本地小麦自然会受影响。”
不过,并非所有地区的农户都陷入焦虑。江苏徐州的老赵翻着手机里的托市收购公告,心态格外轻松:“国家启动托市政策了,咱徐州的收购价在 1.17 元 / 斤到 1.2 元 / 斤之间,比托市价还高呢!” 他的话在村里传开后,不少原本急着卖粮的农户,纷纷把准备出发的拖拉机开回了家。陕西宝鸡的刘大嫂也想得通透:“麦子放仓库又不会坏,慌啥?我家那口子说,等九月学校开学,面粉厂开工,需求上来了,价格说不定就涨了。” 她家仓库里,去年和今年的麦子加起来有二十万斤,满满的都是底气。
与农户相比,面粉厂的日子也不好过。河北一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的采购经理算了笔账:“这一周麸皮价格跌了一百多块,现在厂里每加工一吨小麦,就要亏损五十块。不开工吧,长期合作的客户会流失;开工吧,越生产越赔钱。” 他指着厂里半停工的车间无奈道:“你看这机器,转得还没我家风扇快。”
针对此次小麦价格波动,农业专家在电视节目中解读:“当前全球小麦供应充足,国内粮食储备也很稳定,价格出现一定波动属于正常市场现象,农户无需过度恐慌。” 但老农户们更相信祖辈传下的经验,山东农户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麦子是个宝,时机要抓好;卖早不如卖巧,卖巧不如卖稳。”
河南周口的老李头是村里出了名的 “沉得住气”。每天他都会准时到村口小卖部门口,一边听收音机里的粮价信息,一边用小本本记录各地价格变化。“我记了十年粮价,每年这个时候都会跌一跌。等开学季、工厂复工季到了,面粉需求增加,价格肯定能上来。种地和卖粮都急不得,得等时机。”
近期,粮贩子们的身影频繁出现在乡间小路上,一辆辆三轮车载着金黄的麦粒穿梭往来,也载着农户们一年的期盼。有个年轻粮贩子坦言:“现在压价收粮确实不地道,但我们也是跟着行情走,市场价 1.2 元 / 斤,总不能亏本给 1.3 元 / 斤吧?”
夕阳西下,老张把烟袋别回腰间,看着手机里老乡们分享的各地粮价,又望了望院子里堆成小山的麦袋,心里有了主意。“再等等,咱这麦子品质好,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明天我去镇上托市收购点问问情况。” 一旁的媳妇儿点点头,转身进屋准备晚饭。袅袅炊烟升起,新麦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承载着农户们对未来的期待,飘向远方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