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文化新生态,第二十一届文博会深圳启幕

当机械臂奏响《梁祝》的旋律,当钢铁身躯施展出咏春拳的刚劲,科技与文化的跨界对话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激荡出新的火花。5 月 22 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盛大开幕,这场汇聚全球创意与智慧的盛会,以 12 万件文化产品、4000 余个投融资项目和近 200 场交易活动,搭建起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舞台。

本届文博会堪称 “全球文化产业的万花筒”,6280 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及企业踊跃参展,来自 65 个国家和地区的 305 家海外展商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共襄盛举。超 300 家海内外头部品牌企业携创新成果亮相,120 场新品发布会密集上演,全球首个载人飞碟等前沿科技产品惊艳首发,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参展规模与产品丰富度均创下历史新高。

作为本届展会的 “创新引擎”,全新设立的人工智能展区吸引 60 余家行业先锋企业入驻。在这里,科技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化作浸润文化肌理的灵动因子。文创中国展区同样精彩纷呈,全国知名文创产品与非遗技艺交相辉映,构筑起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的全新连接点。

漫步展馆,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诞生于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的钢琴演奏机器人,凭借 AI 技术达到人类钢琴六级演奏水准。它能精准识别乐谱,通过机械臂与灵巧手的协同运作,将黑白琴键上的音符演绎得丝丝入扣。尽管目前尚无法即兴创作,但研发团队透露,未来有望赋予其艺术创作灵感,实现与人类音乐家的同台竞艳。

另一款会打咏春拳的机器人同样吸睛无数。通过动作捕捉与深度学习技术,它将传统武术的直拳、侧踢等招式拆解为精密的力学模型,并能自动优化发力角度。一招一式间,既展现出中华武术的刚柔并济,更彰显出中国科技的硬核实力。正如现场观众所言:“这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是对未来文化形态的大胆探索。”

从文化产品展示到产业项目对接,从前沿科技体验到消费场景创新,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全方位展现了 “文化 + 科技” 融合发展的蓬勃生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持续赋能,文化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这场文化与科技的盛宴,不仅勾勒出产业发展的新图景,更为全球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起广阔平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