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庭院的 “方寸地” 里,藏着逊克县逊河镇的振兴密码。曾经闲置的角落,如今长满苍术、赤芍、白鲜皮等北药;昔日 “门外汉” 农户,靠着技术指导成了 “种植能手”。逊河镇以精准选种为起点,用技术筑牢根基,借科技提升效益,让中草药庭院种植从零星尝试长成特色产业,让 “小药园” 变成了农户的 “聚宝盆”,更铺就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共富路。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逊河镇没有贪大求全,而是立足 “气候温润、土壤肥沃” 的禀赋,瞄准北药市场的旺盛需求,把不起眼的庭院空间打造成撬动增收的支点,书写了 “以小见大” 的产业发展范本。
一、选准 “金种子”:庭院变药园,敢吃螃蟹者带富乡邻
“选对品种,庭院也能种出好收益!” 逊河二村的祝士红,是当地中草药种植的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25 年,她率先在自家土地试种苍术 135 亩、白鲜皮 8 亩、赤芍 7 亩,经测算每亩可产干货 800 至 1000 斤,总预估产量达 12 万斤,2026 年首批 7000 斤干货上市后,预计收益能达 18 万余元。
这份亮眼的 “成绩单”,源于逊河镇精准的选品策略。镇里结合本地自然条件与市场需求,反复调研后筛选出适应性强、收益稳定的苍术、赤芍、白鲜皮等品种,构建起 “3+X” 种植矩阵。在祝士红的示范带动下,16 户农户陆续加入,利用闲置庭院种起中草药,90 余亩庭院变成了生机勃勃的 “增收园”,“逊河药园” 的名片渐渐在北药市场打响。
二、筑牢 “技术墙”:专家手把手,“门外汉” 变 “种植能手”
“以前怕种不好,现在有专家指导,心里踏实!” 种植户的底气,来自逊河镇构建的 “全方位、全流程、零距离” 帮扶体系。为破解农户 “缺技术、少指导” 的痛点,镇里协助祝士红注册 “红鹏家庭农场”,以农场为核心推出 “技术共享 + 资源互助 + 经验互鉴” 模式,鼓励种植户抱团发展。
更关键的是,镇里联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建了 10 余名专家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从品种选优、播种育苗到田间管理、采收加工,提供全周期无偿指导。专家们还把 “课堂” 搬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移栽技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累计开展 6 场培训,覆盖 40 余人次。如今,不少农户已能独立把控种植关键环节,从 “不懂行” 变成了 “门儿清”。
三、插上 “科技翼”:设施加农机,降本提质卖好价
“以前晾晒靠天、采收靠手,现在有了新设备,省劲儿还赚钱!” 种植户们口中的 “新设备”,是逊河镇为产业升级配的 “加速器”。针对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水平低的问题,镇里对接县老促会争取资金,建成 2000 平方米标准化晾晒场,配套硬化地面与给排水系统;还购置了播种机、旋耕机、起药机等 10 台套专业农机具。
科技赋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每亩地减少机械租赁、人工雇佣成本约 1000 元,采收效率提升 40% 以上;标准化晾晒场彻底解决了药材霉变问题,产品品质大幅提升,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曾经制约产业发展的 “绊脚石”,如今成了提质增效的 “垫脚石”。
四、擘画 “新蓝图”:从卖原料到创品牌,小产业有大未来
逊河镇的目标远不止 “种好药”,更要 “做好产业”。展望未来,镇里锚定三大升级方向:规模上,计划新增种植户 100 余户,打造 1 个中草药庭院种植专业村,培育 5 家家庭农场;链条上,依托家庭农场引进深加工设备,开发中药牙膏、草本护肤品等衍生产品,让附加值翻番;品牌上,注册 “庭院本草” 特色商标,加大宣传推广,让 “逊河中草药” 走出黑龙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从庭院里的第一株苍术,到即将成型的产业链,逊河镇用 “小空间” 撬动了 “大产业”。这里的每一寸庭院土地、每一株中草药,都在诉说着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 —— 只要找对方向、精准发力,不起眼的角落也能迸发带动共富的大能量。
若想了解北药种植的具体技术要点、家庭农场的运营模式,或是中草药深加工的市场前景,欢迎随时告诉我,我会为你补充更详细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