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钙片、喝牛奶仍缺钙?医生提醒:补钙需搭配三个 “黄金搭档”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每天坚持吃钙片、喝牛奶补钙,可检查时还是缺钙,这到底是为什么?” 事实上,补钙并非 “吃够量就行”,不少人在补钙过程中陷入了认知误区,忽略了吸收、搭配等关键问题。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临床营养科负责人王新月指出,科学补钙的核心在于 “吃对、补全、防流失”,尤其要重视三个 “补钙搭档” 的作用。

一、补钙常见三大误区,难怪补了也白搭

1. 误区一:吃进去的钙都会被吸收

不少人认为 “吃多少钙就能补多少”,但实际吸收效率远低于预期。王新月表示,年轻人吃钙片的吸收率仅约 30%,中老年人可能不足 20%;长期服用胃药、胃功能较弱的人群,吸收效率会更低。未被吸收的钙会随代谢排出体外,单纯靠 “多吃” 难以达到补钙效果。

2. 误区二:单吃钙片就能补足钙

很多人把钙片当作 “补钙神器”,却忽略了钙的吸收和利用需要其他营养素的配合。若缺乏辅助营养素,即使吃再多钙片,也可能无法被骨骼有效利用,甚至增加血管钙化风险。

3. 误区三:生活习惯不影响补钙效果

吃太咸、爱喝咖啡、经常熬夜、频繁喝可乐等习惯,都会悄悄 “偷走” 体内的钙:

  • 每多吃 6 克盐(约 1 勺),身体就会多排出 40 毫克钙;
  • 每天喝 3 杯(约 750 毫升)咖啡,会导致 10 毫克钙流失;
  • 熬夜使皮质醇升高,凌晨 4 点达到峰值,加速骨钙释放;
  • 可乐中的磷酸会影响钙的吸收,加剧钙流失。

二、补钙需配三个 “搭档”,吸收利用效率翻倍

王新月强调,补钙不是 “单打独斗”,必须搭配维生素 D、维生素 K2、镁这三个 “黄金搭档”,才能实现 “补进去、沉下来、不浪费”:

1. 维生素 D:钙的 “搬运工”

维生素 D 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帮助钙从肠道进入血液。若缺乏维生素 D,即使摄入大量钙,也难以被身体利用。日常可通过晒太阳(每天 10-15 分钟,避开强光时段)、吃深海鱼(如三文鱼、鳕鱼)、蛋黄等食物补充维生素 D,必要时可选择维生素 D 补充剂。

2. 维生素 K2:钙的 “导航仪”

维生素 K2 能引导血液中的钙精准沉积到骨骼和牙齿中,同时阻止钙在血管壁、关节等部位沉积,预防血管钙化和骨质疏松。绿叶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蓝)、纳豆、发酵乳制品中含有维生素 K2,可适量多吃。

3. 镁:钙的 “调节器”

镁能调节钙的代谢,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同时缓解补钙可能引起的便秘问题。此外,镁还能维持骨骼健康,参与骨骼形成。坚果(如杏仁、腰果)、豆类(如黄豆、黑豆)、全谷物(如燕麦、糙米)都是镁的优质来源。

三、科学补钙指南:食物优先,钙剂选对

1. 补钙食物分梯队,选对才能补得好

第一梯队(吸收率约 30%):奶及奶制品、豆腐

  • 每 100 毫升牛奶含 120 毫克钙,酸奶搭配坚果食用可促进吸收;
  • 卤水豆腐、石膏豆腐钙含量高(每 100 克约 138 毫克),内酯豆腐钙含量极低,不适合补钙。

第二梯队(吸收率 15%-25%):深绿色蔬菜、坚果

  • 苋菜钙含量达 187 毫克 / 100 克,焯水后可去除草酸,吸收率翻倍;
  • 芝麻研磨成芝麻酱后吸收率更高,搭配菠菜食用可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 K2。

第三梯队(吸收率<15%):虾皮、小鱼干

  • 钙含量高但盐分也高,高血压患者需控制食用量,建议磨碎后作为调味料使用。

2. 钙剂选择有讲究,按需挑选更合适

钙剂类型适用人群服用建议吸收率注意事项
碳酸钙胃功能正常的成年人随餐服用,每日分两次27%-40%可能引起便秘,胃酸不足者慎用
柠檬酸钙中老年人、胃酸分泌不足者随时服用,可分次或一次性约 35%价格较高,副作用较少
乳酸钙儿童、孕妇、胃敏感人群饭后服用,需分次约 30%需大量服用才能达标
葡萄糖酸钙婴幼儿、吞咽困难者直接饮用(口服液)约 29%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慎用

提醒:单次补钙量不宜超过 500 毫克,搭配维生素 D 可提高吸收率,便秘者可选择柠檬酸钙或搭配镁补充。

四、关键数据:你的钙摄入量达标了吗?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2023)》建议:

  • 普通成人、孕妇、乳母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 800 毫克;
  • 9-18 岁青少年每日推荐摄入量为 1000 毫克。

但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每日钙摄入量中位数仅为 328.3 毫克,94.3% 的人钙摄入不足。若通过饮食无法满足需求,可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

五、常见疑问:进口钙片效果更好吗?

不少人认为进口钙片比国产的好,实则不然。钙剂的质量关键取决于生产标准和工艺,与 “进口”“国产” 无关。只要在正规渠道购买,符合我国标准的钙片,质量均有保障。选购时应优先考虑适合自身情况的类型,而非盲目追求价格高的进口产品。

总结:科学补钙,“补对” 比 “补多” 更重要

补钙不是简单地吃钙片、喝牛奶,而是要避开误区,搭配维生素 D、维生素 K2、镁三个 “搭档”,同时调整不良生活习惯,优先通过食物补钙,按需选择合适的钙剂。只有做到 “精准补钙”,才能有效提升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等问题,让身体真正 “吃” 进钙、留住钙。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