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补肉,首选牛肉”!8 月立秋过后,天气逐渐呈现 “早晚凉、中午燥” 的特点,不少人会出现没力气、免疫力下降、脾胃不适的情况。此时贴秋膘,别只盯着鸡鸭,老辈人常说 “秋吃牛肉赛黄芪”,牛肉作为 “肉中骄子”,不仅比猪肉温润、比羊肉不燥,还能补脾阳、益气血、强免疫,尤其适合立秋后滋补身体。今天就为大家分享 3 种牛肉的家常做法 —— 凉拌牛肉清爽开胃、牛肉滑蛋嫩滑补蛋白、麻辣水煮牛肉暖身抗燥,做法简单又美味,全家换着吃,为秋冬抗寒打下好基础。
一、凉拌牛肉:立秋开胃首选,清补不腻养气血
立秋后不少人没胃口,这道凉拌牛肉却能让人多扒两碗饭。它不同于传统卤味,牛肉卤熟后切片凉拌,既保留了牛肉的筋道口感,又避免了卤味重盐重油的问题。搭配切碎的香菜、蒜末,再淋上少许生抽、香醋和香油,香气扑鼻,比红烧肉清爽 10 倍,解秋燥的同时还能增进食欲。
从营养角度来看,每 100 克牛肉含 20.2 克优质蛋白质,立秋后气血虚、常头晕、手脚冰凉的人吃了,能为身体快速补充能量;中老年人食用不烧心,年轻人用来当追剧零食,也比辣条等加工食品健康得多。中医认为,立秋开胃宜 “清补忌重油”,这道凉拌牛肉恰好符合 “清补不腻” 的原则,每周吃一次,比盲目吃补品更实在,尤其适合免疫力差、没胃口的人群。
制作时,先将牛肉冷水下锅,加入姜片、葱段、料酒去腥,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 30 分钟左右,至牛肉能用筷子轻松穿透。捞出放凉后切成薄片,放入碗中,加入香菜段、蒜末、少许盐、生抽、香醋、香油,搅拌均匀即可。喜欢微辣的,还能加少许辣椒油,口感更丰富。
二、牛肉滑蛋:补脾阳补蛋白,老人小孩都爱吃
立秋后脾胃容易受凉,吃多了煎蛋易上火,而牛肉滑蛋堪称 “脾胃小暖炉”,既能滋补又不刺激。将牛肉切成细丝,用淀粉、少许生抽、料酒腌制 10 分钟,让肉质更嫩;鸡蛋打散后加少许清水,炒出来会更蓬松。烹饪时,先将牛肉丝炒至变色盛出,再将蛋液倒入锅中,待蛋液微微凝固时,放入牛肉丝一同翻炒,成品嫩滑得如同 “云朵” 一般,入口即化。
这道菜的营养搭配十分出色,牛肉的优质蛋白与鸡蛋的营养相辅相成,比单吃鸡蛋的滋补效果强不少;中医认为 “牛肉能补脾阳”,对于立秋后因吃凉食损伤脾胃的人来说,这道菜能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中老年人吃着不费牙,健身人群食用能补充能量又不易发胖,是一道全家都能享用的营养家常菜。
想要让牛肉丝更嫩,腌制时可加少许食用油;炒鸡蛋时火候别太大,中小火慢炒,才能保持蛋液的嫩滑口感。
三、麻辣水煮牛肉:暖身抗燥强免疫,比火锅更健康
立秋后 “秋老虎” 虽仍有余威,但早晚已渐生凉意,适量吃点辣能暖身抗寒,麻辣水煮牛肉就是不错的选择。这道菜的牛肉片滑嫩入味,麻辣汤底暖而不燥,相比火锅减少了油脂和盐分的摄入,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多负担。花椒与辣椒的香气能唤醒脾胃,让秋天没精神的人吃完后如同 “充电” 一般,浑身有劲。
年轻人吃这道菜能解馋,家庭聚餐时端上桌,比红烧肉更显热闹;中老年人少量食用,既能暖身又不会烧心。制作时,将牛肉切成薄片,用淀粉、盐、生抽、料酒腌制片刻;锅中放少许油,炒香姜片、蒜末、豆瓣酱,加入适量清水或高汤,煮开后放入牛肉片,煮至肉片变色,撒上花椒、辣椒段,淋上热油激发香味,最后放上青菜点缀即可。
立秋后吃对牛肉,能为秋冬抗寒储备能量。这 3 种做法各有特色,凉拌牛肉适合没胃口时开胃,牛肉滑蛋适合补蛋白养脾胃,麻辣水煮牛肉适合早晚微凉时暖身,将牛肉 “补脾阳、益气血、强免疫” 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全家换着吃,能有效提升身体状态,减少秋冬生病的几率。
你家立秋有吃牛肉的习惯吗?在制作牛肉时,有没有让肉质更嫩的小技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起解锁更多立秋牛肉美味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