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蜿蜒流淌的长江之滨,有一位特殊的 “奶爸”,17 年来,他将满腔热忱倾注在一群有着 “微笑天使” 之称的江豚身上,用跨越物种的坚守,书写了一段动人的生态守护故事。这位 “江豚奶爸”,便是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丁泽良 —— 从前是驾舟捕鱼的老渔民,如今是江豚最亲近的守护者。
时间回溯到 1992 年,长江石首段 89 公里江域与天鹅洲 21 公里长江故道被划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使命是守护濒临灭绝的江豚。彼时,包括丁泽良在内的 500 多名渔民面临 “上岸转产” 的人生转折。本以为会与这片熟悉的水域渐行渐远,命运却在 2008 年为他开启了新的篇章。那一年,一场罕见冰灾让两头小江豚重伤,急需专人照料。凭借丰富的水上经验,丁泽良被保护区选中,从此与江豚结下了不解之缘。
“白鱀豚已经灭绝了,我们不能让江豚也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消失。” 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丁泽良心中生根发芽。最初,他负责照料两头雄性江豚 “天天” 和 “洲洲”;后来雌性江豚 “鹅鹅” 加入,他的生活彻底围绕这些 “孩子” 展开。江豚的繁殖季集中在每年 4 至 6 月,为了帮助它们繁衍,丁泽良和保护区专家们历经无数次尝试与失败。2013 年至 2014 年,人工繁殖多次受挫,但他们从未放弃 —— 搭建遮阳棚、调试水下温度,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只为给江豚创造适宜的繁殖环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 年,雌性江豚 “鹅鹅” 成功受孕,2016 年 5 月 22 日,世界首例网箱繁殖的雌性江豚 “贝贝” 顺利降生。那一刻,丁泽良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为了照顾 “鹅鹅” 母子,他每天定好闹钟,每三小时喂一次食,一天八次从不间断,甚至长期睡在值班室。孙子曾打趣说 “爷爷更爱江豚”,丁泽良却深知,这份对江豚的牵挂,与对家人的爱同样深沉。
17 年的守护时光里,丁泽良最直观的感受,是长江生态的悄然蜕变。曾经,江水浑浊、鱼类稀缺,江豚生存堪忧;如今,随着长江大保护与十年禁渔政策的推进,江水日渐清澈,鱼虾数量增多,江豚的 “口粮” 越来越充足。2023 年 2 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科考数据显示,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达 1249 头,较上一次科考增加 200 余头 —— 这组数字,是对丁泽良等守护者最好的回报。
如今,年近六旬的丁泽良即将退休,但他对江豚的牵挂丝毫未减。站在长江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他时常畅想未来:“希望接班的人能带着热心和耐心,把这些‘微笑天使’照顾得更好。”17 年光阴,丁泽良用坚守见证了江豚从濒危到数量回升的转折,而长江里那些灵动的 “微笑”,也成了他人生中最珍贵的勋章。这份跨越物种的温情守护,不仅是一个人的坚守,更是长江生态向好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