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高标准推进国储林建设 助力生态经济双赢

近年来,赤水市以高标准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 “林茂、业兴、民富” 的绿色发展道路。

盛夏时节,长沙镇的国储林里绿浪翻滚,护林人员穿梭在林间,有序地开展施肥、复垦等抚育工作。通过实施全周期的科学管护,这里的林木生长态势良好,林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确保国储林建设提质增效,赤水市林业部门建立了完善的管护机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生长监测,并制定个性化的抚育方案。目前,全市国储林的平均蓄积量较建设初期有了明显增长,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增强。

长沙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小炼表示:“我们严格依照上级的抚育方案落实除草、施肥等措施,全镇 98% 的国储林已经完成管护,预计一周内将全面完成。”

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赤水市积极探索 “国储林 +” 复合经营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林下经济。在白云乡,成片的淡竹叶在楠竹林下茁壮成长,形成了错落有致的立体种植格局。这种 “以短养长” 的发展方式,既保持了生物多样性,又为当地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淡竹叶喜欢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楠竹林下的温度和湿度正好符合它的生长需求。而且楠竹林的竹叶掉落腐烂后,是最好的天然肥料。我们采用生态种植的方式,在不破坏原有林木的前提下,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亩产效益相当可观。” 白云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周涛介绍道。

赤水市通过建立 “政府引导 + 企业带动 + 农户参与” 的运作机制,培育了多个林下经济示范点。林间的 “生金” 项目多点开花,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目前,白云乡已发展淡竹叶种植 500 余亩,预计 3 年后将进入丰产期。丰产期到来后,每亩可采收干淡竹叶 600 余斤,亩产值约 3000 元。“我们将持续利用 4 万余亩竹林空间发展淡竹叶种植,为群众铺设增收的新道路。” 白云乡副乡长聂平表示。

据了解,自开展国储林项目建设以来,赤水市国储林地面积已达到 22.21 万亩,发展了淡竹叶、竹荪、石斛等多种林下经济。未来,赤水市将继续探索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让国储林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 “绿色引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