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从基础设施升级到居住环境优化,从民生需求调研到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一系列举措让一个个老旧小区实现 “逆生长”,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破解资金难题,筑牢改造根基
夏日的石家庄市长安区银都花园小区,柏油路面平整如镜,车辆在规划整齐的车位内有序停放,老人们在新修的休闲广场上悠闲地打着太极。很难想象,这个建于 1993 年的小区,曾因基础设施老化让居民苦不堪言。“过去冬天供暖,管道动不动就崩裂,抢修队三天两头来,家里温度始终上不去。” 居民郑女士回忆起改造前的日子,仍唏嘘不已。
2023 年 10 月,银都花园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资金问题却成了拦路虎。长安区石纺一社区创新筹资模式,在政府专项资金基础上,积极对接企业参与。经过多轮协商,新奥燃气投入 322 万元升级庭院燃气管道,国家电投出资 241 万元改造二次供热管网,形成了 “政府主导、企业助力” 的资金保障体系。
如今的银都花园,不仅管网系统全面更新,水泥路变成了柏油路,还新增了健身器材和休闲座椅。“现在冬天屋里暖烘烘的,燃气用着也踏实,晚上在小区里散步,心里特敞亮。” 郑女士的话语里满是满足。
倾听群众心声,精准对接需求
邯郸市丛台区滏山花园小区的智能充电车棚前,居民们正有序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这个占地 360 平方米的车棚,配备了多个充电桩,可同时满足 240 辆车的充电需求。“刷物业卡进门,1 块钱能充 4 小时,安全又划算。” 居民李树贵对这个车棚赞不绝口。
建于 1999 年的滏山花园,2019 年启动改造时,柳颐社区通过每周居民议事会和微信群调研,收集到 358 户居民的诉求。车棚狭小、外墙无保温、绿化带脏乱等问题成为改造的重点。社区坚持 “群众点单、政府接单”,将原有 200 平方米的车棚扩建为智能充电棚,为楼体加装保温层,还清理了绿化带垃圾,种植了月季、鸢尾等花卉。
更具特色的是,社区结合居民文化需求,打造了 “乐在棋中”“孝老敬亲园” 等 9 处主题游园。6000 平方米的沥青路面、2900 平方米的透水砖便道、12900 平方米的补植绿植,让小区处处焕发生机。“改造前我们提的意见,没想到都落实了,现在住得比新家还舒服。” 李树贵笑着说。
建管同步发力,巩固改造成果
石家庄市新华区中国银行宿舍小区内,月季绽放出娇艳的花朵,小叶黄杨修剪得整整齐齐。这个 1998 年建成的小区,经过 2023 年的改造,不仅换了 “新衣裳”,更有了 “好管家”。“以前楼里墙皮掉得厉害,下水管经常堵,现在外墙加了保温层,冬天屋里暖和多了。” 居民宋玉才说。
改造中,小区完成了主路硬化、排水管道更换、墙体粉刷等基础工程,还新增了消防站、自行车棚和充电桩。为了让改造成果持久保鲜,宁安街道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物业定期维护公共设施,及时处理居民诉求,引导规范停车和充电。
“小花园以前杂草比人高,现在种上了花,还摆了围棋桌。物业天天来打扫,蚊虫都少了。” 宋玉才说,如今小区里健身器材齐全,邻里们常来聊天锻炼,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从石家庄到邯郸,从管网改造到环境美化,河北老旧小区改造始终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既重 “面子” 更重 “里子”,既抓建设更抓管理。一个个旧貌换新颜的小区,正成为燕赵大地上一道道亮丽的民生风景线,让居民在 “家门口” 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