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温天气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诸多挑战,了解高温风险等级并做好相应防护,能有效降低中暑等健康问题的发生。以下为不同高温等级的健康影响及防护建议,以及预防中暑的实用方法,助你安全度过高温期。
高温风险分级与健康防护要点
一级高温(35℃-37℃)
此温度下,人体会感到明显炎热,容易出现轻微口渴、出汗量增加的情况,老人、儿童以及身体较弱者可能会感到不适。
防护提示:尽量减少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外出时务必做好防晒措施,如佩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等。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选择温水或淡盐水为宜。室内要注意保持通风,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减轻身体负担。
二级高温(37℃-40℃)
在这一温度区间,人体出汗量大,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加快,容易出现脱水、头晕、乏力等症状,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健康风险会显著升高。
防护提示:尽量避免在午后高温时段外出,若必须外出,要缩短活动时间。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等以备不时之需。加强补水,可适当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矿物质。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得到及时恢复。
三级高温(40℃以上)
当温度达到 40℃以上时,极易发生中暑,甚至可能引发致命性急症 —— 热射病,对所有人群都存在极高的健康风险。
防护提示:此时应停止一切户外作业和活动,待在室内并保持通风降温,可通过开空调、风扇等方式调节室内温度。密切关注老人、小孩、病人等特殊人群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高热、无汗、昏迷等症状,要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湿度等因素对高温分级标准进行调整,具体请以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为准。
中暑的预防方法
高温中暑对各年龄段人群都有威胁,其中儿童、孕妇、老年人、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以及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是高温中暑的高风险人群,需要重点关注。在高温天气进行户外活动时,可按以下方法预防中暑:
- 避开高温时段:高温是导致中暑的必要条件,尽量避免在一天中气温最高的 12 点到 14 点进行户外活动,减少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的时间。
- 增强自身抵抗力: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以应对高温带来的消耗。饮食尽量清淡,少吃高油高脂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为身体补充维生素和水分,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
- 做好自我防护措施:户外活动前,采取有效的防晒、降温措施,比如撑遮阳伞、戴遮阳帽,不要打赤膊,选择透气、宽松、利于散热的衣物。户外活动时,要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如果进行剧烈运动,每小时建议饮用 500 毫升~1000 毫升温水(按每杯 250 毫升计算,约 2~4 杯)。要避免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也不要喝过于冰凉的冰冻饮料,以防引起消化道不适。
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前往阴凉通风的地方,用冰袋、湿毛巾重点敷在颈部、腋下和大腿根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进行降温,同时小口多次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如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若体温飙升超过 40 摄氏度,出现意识模糊、抽搐、嗜睡、昏迷等症状,可能是患上了致命的热射病,身边的陪同人员要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