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土地的馈赠,遇上创新政策的东风,吉林特色产业正上演华丽蜕变。曾经局限于区域市场的特产,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强劲动力,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
今年以来,长春海关深度挖掘地方产业特色,以创新政策为驱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吉林特色产业与外贸发展同频共振,书写着产业转型升级的精彩篇章。政策的精准扶持与监管服务的创新,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从区域走向全球的跨越。
松子产业:从 “边角料” 到 “全球爆款” 的逆袭
5 月的梅河口,阳光和煦。长春海关举办的 “保税赋能 关促振兴” 果仁行业政策宣讲会吸引了 32 家松子企业代表。这场政策盛宴,拉开了吉林松子产业革新的大幕。“以前只专注生产,对海关政策了解太少,没想到里面藏着这么多发展机遇。” 吉林弘越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孟繁伟的话,说出了众多企业的心声。
数据见证着产业的蓬勃发展:今年一季度,长春海关备案的松子加工贸易手册数量同比激增 250%,备案进出口值达 4.73 亿元,同比增长 15.6%。
梅河口被誉为 “世界松子加工集散地”,承担着全球 70% 松子的加工任务。然而,长期以来,产业存在品牌影响力弱、缺乏定价权等问题。长春海关直击痛点,在宣讲会上围绕 13 项核心政策深入解读。比如,取消集中内销备案手续,非失信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就能享受季度集中内销纳税便利。
梅河口市丁宁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丁宝江表示:“我们借助保税政策,开展自主采购、全球分销。海关还鼓励我们升级管理模式,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为保障松子品质,长春海关创新监管模式,开设松子出口属地查检 “绿色通道”,采用 “预约查验 + 优先检测” 模式加快通关;将保税货物存放场所变更审批时效压缩至 1 天;为企业量身定制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产品竞争力。
酒精产业:从 “零出口” 到 “千万订单” 的突破
在四平,吉林省新天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800 公斤无水乙醇的成功出口,改写了当地外贸历史,为玉米深加工产业打开国际市场大门。
“无水乙醇作为医药中间体,出口标准严苛。” 公司外贸负责人刘文涛坦言,企业首次出口面临质量体系不完善、检测流程不熟、通关不畅等难题。关键时刻,四平海关成立的 “酒精出口服务专班” 发挥关键作用。
针对企业经验不足的困境,四平海关推出 “三提前” 工作法:提前协助完善质量体系,提前对接检测机构优化流程,提前协调口岸海关开通 “抵港直装” 通道。这些举措使出口周期缩短 20%,确保首单顺利交付。
“海关关员全程指导,从产品归类到证书办理,都耐心帮助。” 刘文涛说。首单的成功不仅带来 1.4 万吨后续订单,更提振了企业信心,预计全年海外销售额将突破 9000 万元。
四平海关还致力于产业生态建设,为重点企业建立 “成长档案”,推动 “关银企” 合作,引入金融服务。前 5 个月,四平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 343.9%,酒精产业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柠檬酸产业:从 “区域龙头” 到 “国际玩家” 的跨越
在白城,今年前 5 个月柠檬酸出口额达 7400 余万元,同比增长 187.1%,出口市场从 12 个拓展至 30 多个。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吉林协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能提升与白城海关的精准帮扶。
协联生物作为玉米深加工龙头企业,2023 年落户白城,一期 15 万吨柠檬酸项目迅速投产。当地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提供了有力支撑,而海关的全程服务则成为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关键。
国际市场的技术门槛是柠檬酸出口的主要障碍。欧盟对杂质含量、包装标识要求严格,东盟国家注重原产地证书合规性。白城海关组建专项小组,为企业提供 “双轨服务”:一方面收集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预警服务;另一方面配备专人指导原产地证书申报,利用自贸协定让企业享受关税优惠,提升产品竞争力。
如今,玉米深加工产品占白城市外贸出口总值 80% 以上。白城海关还升级 “码上查” 平台,新增 “贸易救济信息” 专栏,通过 “问题清零” 机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协联生物计划建设二期项目,届时柠檬酸年产量将达 40 万吨,国际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在吉林这片沃土上,海关的政策创新与精准服务,为特色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承载着黑土地资源优势的特产,在政策与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正加速融入全球市场,向着打造世界品牌的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