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的阳光洒在蓝山县楠市镇甘溪村的山岗上,450 亩花生种植基地里一派热火朝天 —— 绿油油的花生藤间,农户们穿梭忙碌,双手攥紧藤蔓轻轻一拔,带着泥土清香的花生株便应声而起,抖落泥土后,一串串圆润饱满的花生果展露真容,沉甸甸的果实里满是丰收的喜悦。谁能想到,这片如今生机盎然的丰产田,曾是村里长期闲置、土壤贫瘠的 “废弃地”,如今却结出了带动村民增收的 “金果”。
一、荒地焕新:从闲置弃土到花生丰产田
甘溪村的这片花生基地,曾因植被稀疏、土壤肥力不足,长期无人问津,成了村里的 “老大难” 荒地。2022 年,种植户邓瑞德看中了这片土地的潜力,通过土地流转将其盘活,决定因地制宜种植花生。经过两年的土壤改良与精心培育,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规整的田垄,花生藤蔓在这里扎下深根,长势愈发旺盛。
如今,这片基地迎来了首个丰收年,亩产可达 400 公斤,总产值约 20 万元。产出的花生凭借优良品质,主要销往广东地区,成了市场上的 “香饽饽”。站在田埂上望去,连片的花生藤如同绿色的地毯铺满山岗,与远处的村落相映成趣,曾经的 “废弃地”,彻底蜕变成了带动乡村发展的 “经济林”。
二、村民增收:家门口就业,笑容满田间
“以前只能在家零散干点农活,现在在基地干活,离家近、收入稳,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正在田间收割花生的村民邓成玉,一边麻利地整理着刚拔出的花生株,一边笑着说道。像邓成玉这样的村民,在基地还有 20 多位 —— 他们大多是村里的留守妇女或老人,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获得稳定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
田间地头,村民们的笑声此起彼伏:有人负责拔花生,有人专注抖落泥土,有人忙着将花生装袋,分工明确却又默契十足。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挡不住脸上的笑容,大家手里忙着活计,嘴里聊着收成,话语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对他们而言,这片花生地不仅带来了经济收入,更让大家在劳动中找到了归属感与幸福感。
三、乡村振兴:“荒地 + 特色种植” 激活农业新活力
甘溪村荒地变丰产田的转变,并非偶然,而是蓝山县探索 “荒地利用 + 特色种植” 乡村振兴模式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蓝山县聚焦乡村全面振兴重点任务,针对农村闲置荒地多、传统种植收益低的问题,积极引导群众结合本地土壤、气候资源,发展适合的特色农作物种植。
通过优化种植模式、提供技术支持、搭建销售渠道,蓝山县破解了传统农业 “靠天吃饭、收益单一” 的难题,让越来越多像甘溪村这样的闲置荒地 “活” 了起来。接下来,当地还将继续扩大特色种植规模,探索更多 “荒地变良田” 的路径,为农业提质增效、村民持续增收注入新活力,让乡村的土地焕发更多生机,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笑容越来越甜。
如今的甘溪村,不仅有了丰收的花生,更有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这片曾经的荒地,用沉甸甸的 “金果” 证明了:只要找对路子、用心经营,农村的每一寸土地都能成为带动发展的宝贵资源,每一位勤劳的村民都能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