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业 “反内卷” 启幕,未来增长新引擎在哪?丨中金财富

近期,“反内卷” 成为多个行业热议的焦点,其影响广泛且深刻,物流与快递行业便是其中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中金财富《云会客厅》栏目近期聚焦快递物流行业,深入探讨行业发展现状、“反内卷” 对市场及企业的影响,并系统梳理未来发展方向与投资逻辑,为理解该行业提供了深度视角。

本次栏目嘉宾为中金公司研究部交通运输及物流行业首席分析师、执行总经理冯启斌,主持人则由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董事总经理张文朗担任。以下为直播内容精华梳理。

一、“三重竞化论”:解析快递业的核心框架

冯启斌介绍,物流行业涵盖航空、航运、快递物流、供应链等多个领域,其中物流与快递涉及运输、仓储、分拣、供应链金融等诸多环节。作为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快递行业的业务量与增速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为系统性研究快递行业,冯启斌提出 “三重竞化论” 研究体系,用以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行业主导因素:

  1. 市场影响因素:行业发展初期,核心在于需求与市场竞争分析。冯启斌提出 “网络管理能力” 这一核心指标,包括网点覆盖规模、转运中心效率、干线运输能力等。他指出,2016-2020 年期间,具备更强网络管理能力、能体现运营品质与品牌优势的企业,更具投资价值。
  2. 电商平台影响因素:随着行业发展,上下游关系对行业格局的影响愈发显著。如今,电商的竞争力除传统的品类、品质、价格外,越来越依赖后端流通效率与供应链效率。
  3. 监管影响因素:快递物流行业服务 14.1 亿人口,涉及五六百万快递员及上千万外卖员,与民生紧密相关。因此,监管既关注消费者 “用得舒心、安全”,也注重维护从业者福利与行业健康生态,包括稳定价格体系、杜绝恶性低价竞争等。

冯启斌表示,通过 “三重竞化论” 可明确不同阶段的主导因素,进而把握二级市场投资及企业布局的关键。

二、快递业 “反内卷”:背景与深层原因

谈及快递业 “反内卷” 的背景,冯启斌援引行业数据:2025 年上半年,行业业务量增长 19.3%,达 956 亿件左右。但高增长背后,是单价的持续下滑 ——6 月行业平均单价降至 7.49 元,同比下降 6%。

从货源结构看,广东与义乌分别贡献约 25% 和 10% 的业务量。冯启斌指出,义乌的快递单价已低于 2021 年历史最低价,部分市场价格甚至跌破成本线,形成无质量的内卷竞争。

价格过度下行直接冲击末端网点与快递员:快递员薪资由基础工资加派件提成构成,派件量增加但单价下滑,导致总收入未同步提升,进而引发网点不稳定、区域派送中断等问题。

监管部门推动 “反内卷”,正是基于行业调研与数据洞察,核心目的有二:一是提升民生满意度,保障服务质量与效率;二是规范市场竞争,避免行业陷入恶性发展。

三、淡季反常提价:暗藏旺季布局深意

快递行业存在明显淡旺季之分:3-4 月、7-8 月为淡季,春节前及 “双十一”“双十二” 所在的第四季度为旺季。历史上旺季提价较为常见,而此次淡季提价,背后有深层逻辑:

  1. 竞争压力传导:近年来,末端网点利润与快递员派费大幅下降。同时,机器人、无人车等数字化技术普及,虽提升效率,却也抹平企业运营差异,加剧竞争。冯启斌认为,当企业经营水平、效率、数字化能力趋同,商业模式无本质差异时,竞争反而更激烈。
  2. 旺季策略预调:淡季之后便是业务高峰期。2023-2024 年数据显示,旺季直接提价市场接受度低、效果有限。因此,淡季先行调价可引导客户预期,为旺季布局铺路。

总体而言,此次淡季提价是成本压力增大、产能过剩及旺季筹备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提价遇阻:破解 “囚徒困境” 难度不小

冯启斌认为,快递业提价过程 “道阻且长”,核心障碍在于行业陷入 “囚徒困境”,具体体现在三方面:

  1. 产品与渠道同质化:需求端依赖电商平台,供给端各企业产品服务差异小,同质化严重。
  2. 竞争格局不稳定:行业头部企业市占率约 20%,二至五名市场份额差距不大,企业为抢占份额易陷入价格战。
  3. 区域产能失衡:东部沿海产能过剩,中西部配送产能不足、经济性差,提价可能影响中西部电商生态。

冯启斌指出,打破僵局需监管引导,更需电商平台、快递企业及上下游网点协同共识。

五、“走出去”:开启未来增长新空间

展望中长期,冯启斌认为 “走出去” 是快递业破局的关键变量。随着中国制造业与电商全球化布局,快递企业可依托国内验证成熟的优势 —— 资产管理、人员与车辆管理、仓库运营、冷链及大件物流体系,以及服务制造业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跟随制造业与电商 “出海”,在海外开拓全新增长曲线,创造更大价值。

免责声明:中金财富对本文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明示或暗示保证。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中金财富及其人员对使用本文内容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未经书面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转发、转载、复制或引用本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