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野樱桃记:甜酸交织的乡愁与邻里滋味

“在眉县的大棚樱桃与商洛山野樱桃的对比中,张明品出了两种人生况味:一边是精心培育的甘甜,一边是自然生长的酸涩。那些无需付费的邻里温情和童年记忆,才是樱桃最珍贵的味道。”

内容由 AI 智能生成

有用

车子在眉县蜿蜒的乡间小路上慢慢行驶,两旁是连绵不断的樱桃大棚。24 岁的张明跟着表妹来到这片关中平原的樱桃产区,看着眼前整齐排列的果树,思绪却飘回了商洛老家的山野。那里的樱桃不用精心打理,自然生长在房前屋后,虽然不如这里的樱桃个头大得像核桃,却承载着难以复制的童年回忆。

大棚里的樱桃树不高,踩个小凳子就能摘到树顶的果实。张明摘下一颗饱满的樱桃放进嘴里,甜蜜的汁水瞬间充满口腔,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他回想起老家商洛的山樱桃花开时节,粉白的花朵比杏花红艳,比桃花素雅,落英缤纷就像春日里的飘雪。花谢后没多久,绿叶丛中就挂满了红宝石般的果实,虽然只有玉米粒大小,却串串相依,藏在枝叶间等着人们去采摘。

商洛农村的樱桃从来不会作为商品出售,而是邻里之间共享的天然馈赠。张明家厨房平顶上方伸着邻居堂婶家的樱桃树枝,每到成熟的季节,站在屋顶伸手就能摘到酸甜可口的果实。小时候和妹妹在平房上偷摘樱桃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种带着微酸的甜味,比起眼前这些温室培育的纯甜品种,反而更让人回味无穷。

但这份邻里情谊也并非毫无界限。张明清楚地记得,村里曾经因为樱桃树的纠纷引发过骇人听闻的血案。大多数时候,村民们愿意和关系亲近的邻里分享果实,却对有过节的人家避而远之。在这种微妙的人际关系中,樱桃既是情感的纽带,也可能成为冲突的导火索。今年五一回乡,张明看到西安返乡的年轻人们在雨中摘樱桃的欢乐场景,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衫,摘下的樱桃因为皮薄容易破损就直接放进了肚子里,篮子始终是空的,却有着说不完的欢声笑语。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哥家坡地上的樱桃树。经过几年的培育,原本细弱的树干变得粗壮,结出的樱桃又大又红。采摘时需要架梯子、锯树枝,按照老哥的说法,这是为了来年的果实能更丰硕。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的樱桃红得纯粹,串串相依就像喜庆的中国结。大家分工合作,男人们负责锯枝,女人们在地上采摘,在谈笑间完成了一场小型的农事活动。老哥特意摘下最向阳的一串樱桃递给张明,那种自然成熟的甘甜滋味,没有丝毫的腻口感,让人忍不住赞叹。

采摘的间隙,邻居一句 “买门票了没有” 的玩笑话,道出了现代农业观光和传统乡野采摘的不同。在商业化的樱桃谷,采摘成了付费体验;而在山村老家,樱桃依然是自然的馈赠,承载着无需付费的情感价值。张明突然明白,他怀念的不只是山野樱桃的酸甜滋味,更是那种邻里间自然流露的温情与信任。

夜幕降临,张明把两地的樱桃放在一起对比:一边是精心培育的硕大甜美,一边是自然生长的微小酸涩。就像人生百味,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不同的记忆与情感。他决定明年樱桃成熟的时候,不仅要品尝眉县的大樱桃,更要回到商洛山村,在春雨中重温儿时摘樱桃的纯粹快乐。因为有些滋味,只有在特定的土壤和人情中才会孕育,就像那些无需言语的邻里情谊,和永远留在味蕾上的乡愁记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