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猪蹄这件事,急不得,尤其是想炖到入口即化的程度。长峪城那地方的猪蹄宴很出名,关键就在于一个 “熬” 字,八个小时,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咱们自己在家做,也得有这份耐心。选料方面,新鲜猪蹄是基础,前蹄和后蹄看个人喜好,前蹄肉厚筋多,炖出来的胶质感更足。从市场买回来后,别嫌麻烦,用火燎一下皮,把残留的毛根和汗腺里的腥味彻底去掉,再刮洗干净,这一步要是省了,后面不管怎么炖,味道都会差点意思。
焯水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把猪蹄冷水下锅,慢慢加热,看着血沫一点点浮起来,一定要撇干净,一点杂质都别留,这样锅底的汤清澈了,炖出来的猪蹄才会透亮,味道才纯正。
焯好水的猪蹄捞出来,用温水再冲一遍,把沾在皮上的沫子冲掉。锅也要刷干净,重新加足量的水,记住,一定要用热水或者开水下猪蹄。如果用冷水,会因为热胀冷缩让肉质发紧,炖很久都不容易烂。水量要足,得完全没过猪蹄还要高出一大截,因为后面小火慢熬,水分蒸发得挺厉害。生姜拍散扔进去几块,大葱整根打结放进去,葱姜是去腥增香的主力。香料方面,真不用太复杂,两三个八角、一小块桂皮就够了,放几粒花椒也行,多了反而会抢味,要是香料味太重盖住了猪蹄本身的肉香,那就得不偿失了。讲究点的话,可以丢一小片陈皮进去,解腻增香的效果不错。
大火把水烧开,这时候别走开,水开后可能会有少量浮沫冒出来,赶紧撇掉。然后,关键就在这里了,把火候调到最小,小到什么程度呢?就保持水面似开非开,偶尔冒个小泡的状态就行。锅盖要不要盖?要盖,但得留条缝,让水汽能跑出去,也防止溢锅。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别老掀开锅盖看,热气跑了,温度不稳定,会影响效果。炖到两三个小时左右,用筷子戳一下,肯定还硬着呢,别急。四五个小时再看,能戳进去了,但还不够软糯。
至少要炖六个小时以上,胶原蛋白才开始真正释放出来。八个小时是比较理想的时间,这时候肉和筋彻底分离,用筷子轻轻一夹就能脱骨,皮颤巍巍的,胶质全融到汤里了,汤也变得浓稠能挂勺。调味别急,最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再加盐和酱油。盐加早了,肉容易发柴,炖不烂。酱油主要是上色和增加点酱香,用生抽就行,别用老抽,不然颜色太深会发黑。喜欢带点回甜的,这时候可以加一小勺糖提鲜。尝一下味道,不够的话再补点盐。
最后阶段,如果汤还比较多,可以把火稍微开大一点,敞着锅收收汁,让汤汁更浓稠地包裹在猪蹄上。但千万别收太干,这浓稠的汤汁,用来拌饭或者蘸馒头,味道绝了。出锅时,热腾腾地盛出来,撒点葱花也行,但我觉得原汁原味最好。夹一块,皮肉连着筋,颤悠悠的,送进嘴里,不用嚼,舌头一抿就化开了,满嘴都是胶质和肉香。在厨房里守了八个小时,就为了这一口,值不值?就看你馋不馋这口了。这东西,快不了,用高压锅半小时也能压软,但那口感,那胶质的黏糯感,和慢火熬出来的,完全是两码事。火候不到家,猪蹄的魂儿就出不来。费时间?确实,但好东西,不都是用时间堆出来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