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业理念领航,绘就乡村振兴壮美新画卷

“三夏” 时节,广袤田野间,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各地抢抓农时,小麦收割工作自南向北稳步推进,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收图景。而在这丰收背后,“大农业” 发展理念正发挥着关键作用,指引着农业发展的方向。

追根溯源,“大农业” 理念早有迹可循。1988 年 6 月,习近平初到福建宁德任职地委书记,便深入乡间开展调研。福建 “八山一水一分田” 的地理特征,使得当地耕地稀缺,但山海资源丰富。当时,福建食物供应紧张,不仅总量不足、品种单一,每年还需大量从外省调入粮食和蔬菜。经过广泛调研,习近平提出了 “闽东要想从根本上脱贫致富,就必须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 这一极具前瞻性的论断。

在 1992 年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对 “大农业” 进行了精准描述:“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它区别于传统的、主要集中在耕地经营的、单一的、平面的小农业。” 这一理念蕴含着农业大产业协同发展、资源要素统筹利用、整体功能充分发挥以及发展方式全面转变等丰富内涵,强调将农业视为一个系统工程,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农业” 的系统发展思路始终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农业相关考察与指示之中。2015 年 7 月,在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总书记着重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现代农业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撑。2018 年 9 月,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同时推进绿色农业发展。

在政策层面,一系列文件陆续出台,为大农业发展保驾护航。《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致力于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十四五” 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以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为目标,提升农业竞争力;《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新的发展理念催生出新的实践成果。在安徽濉溪县,当地围绕小麦全产业链发力,从良种培育产业化、扶持龙头企业,到打造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全方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位种粮大户分享道,通过与公司合作订单种植,去年 500 亩小麦带来近 7 万元的增收。在福建永安市,共建金线莲产业研究院,搭建新型技术创新平台,成功实现金线莲从单一药材价值向食品高附加值的跨越,将原本不起眼的植物,发展成超亿元的特色产业链,让竹农从中受益颇丰。

今年 2 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 “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 。随后发布的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 “践行大农业观”。现代化大农业,凭借 “大观念”“大视野” 打破农业发展的重重壁垒,统筹农业各环节。

当下春耕时节,高标准农田纵横交错,各地依据自身资源优势,构建起多元化、立体化的农业生产格局。从地方实践到理论升华,再到引领农业发展的战略转变,现代化大农业已然成为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坚实指引,其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开阔,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