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川南丘陵还裹着薄雾,高县高岭村的生态茶园里已响起采茶机的轰鸣。茶农闫世明盯着输送带上的鲜叶笑意盈盈:“往年夏秋茶没人问津,今年茶企天天来收,7 亩茶园光这季就多赚 1 万多!” 这抹动人的绿意,正是高县茶产业 “量质双增” 的生动注脚。
作为千年产茶区,高县 33 万亩茶园早已织就完整产业链。2025 年 1—8 月,全县鲜叶产量达 12.56 万吨,干茶产出 2.79 万吨,夏秋茶下树率从不足 70% 飙升至 95%,产量同比增幅超 48%,10 余万茶农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生态筑基:从 “凭感觉” 到 “标准化” 的种植革命
“以前打药施肥全凭经验,现在红黄板、杀虫灯比农药管用,有机肥种出的茶叶根本不愁卖。” 公益村茶农钟广贵指着茶丛间的诱虫设施,道出了高县茶叶的 “绿色密码”。这种转变源于当地构建的绿色防控体系 —— 以 “组织保障 + 源头管控” 为核心,搭建县、镇、村三级病虫害监测网络,10 支农技服务队深入产茶区开展 “一对一” 指导。
在嘉乐镇黄金芽茶园,太阳能杀虫灯与物联网监测设备昼夜运转,这里推行的物理防治技术让单季亩产达 100 斤,亩均收益超 4000 元。可久镇更建立 2200 亩核心示范区,通过专业化飞防队统防统治,使化学农药用量减少 35%,每亩成本降低 120 元。为守住质量底线,高县还建成 “四级检测网络”,66 项农残指标常态化筛查,今年茶叶抽检合格率实现 100%,彻底打响 “生态好茶” 口碑。
链群升级:企业集聚激活夏秋茶价值
鲜叶品质的跃升,让高县成为茶企投资热土。落润镇公益村的抹茶车间里,全自动生产线正赶制出口订单,自 4 月投产已产出碾茶 24 万斤,产值达 1500 万元。“秋茶收购价从每斤 0.7 元涨到 1.5 元,家里多赚 5000 元!” 茶农宗钟全的话道出了产业链升级的民生温度。
这场 “链群革命” 始于精准招商与本土培育的双重发力。2024 年以来,川徽玉叶、长江春雨等 8 家企业相继落户,年加工能力新增 8.34 万吨鲜叶;本土龙头川红集团投用 5 条智能化生产线,精制红茶产能提升至 1500 吨,创新融合 “非遗” 技艺的新品 “长江红” 让企业上半年营收增长 22%;早白尖茶业 2200 万元新建的抹茶生产线即将投产,龙溪茶业的 “红韵天成” 等新茶饮已风靡市场。250 余家茶企形成的产业集群,彻底激活了夏秋茶的沉睡价值。
品牌扬帆:从 “川南好茶” 到 “四海飘香”
“品种优才能品质高。” 高县农业农村局于飞介绍,当地依托 350 亩良繁基地,年供应 “天府系” 优质种苗 10 亿株,1500 余亩 “龙井 43” 高端茶苗改造完成,天府红 1 号等优质品种占比已超 50%。工艺升级更让好茶出彩:川红集团的自动化生产线使效率提升 60%、能耗降低 25%,长江春雨茶业实现不同嫩度原料共线生产,孕育出 “早白尖”“高县黄金芽” 等 5 个国家级名优品牌。
品牌影响力在 “走出去” 与 “引进来” 中持续扩大。茶业协会组织企业征战北京、上海茶博会,邀请外地客商实地考察生态茶园;“云上高州” 电商平台让茶叶直达消费者,更远销俄罗斯、中亚等海外市场。从山间绿叶到 “致富金叶”,高县正以生态为根、产业为脉、品牌为翼,书写着乡村振兴的茶香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