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破除服务业准入壁垒,释放发展新活力

新华社2025年5月27日消息,江苏正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在推动服务业量质齐升的同时,也带动了工业升级、对外开放升级、文旅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助力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江苏积极落实国家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的相关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张,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显著增强。同时,服务业的发展还产生了溢出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工业转型升级、对外开放扩容、文旅经济增效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优化审批服务、促进公平竞争、制度创新赋能,成为江苏落实放宽市场准入、激发服务业活力的关键举措。

优化审批服务:“演出流量”催热“文旅经济”

“五一”前夕,由蒂亚戈·罗德里格斯执导、法国著名女演员伊莎贝拉·于佩尔主演的契诃夫作品《樱桃园》在南京精彩上演。这部切中观众对异国文化体验需求的外国舞台剧,一票难求。外国舞台剧能够在江苏呈现,得益于涉外营业性演出审批的优化。

2024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南京暂时调整实施6项法规规章,江苏在全省率先扩大出境游、文娱演出、电信服务等领域开放。当年,《巨匠弦韵——史蒂文·伊瑟利斯大提琴独奏音乐会》成为南京落地的首单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市级审批案例。南京蓝色天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玮玮表示,准入放宽使审批事权下放到南京市,审批流程简化、效率提高,让南京文化企业在招引涉外演出项目上更具优势。

为做好下放审批权限的承接工作,南京市明确责任,由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审批,实现权责统一。同时,协同公安等部门建立风险研判协作机制,强化演出活动全链条监管服务。此外,南京还编制了《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活动办事指南》,细化申报流程、受理条件和材料规范,提供审前辅导和“最多跑一次”服务,降低企业申报门槛。

随着市场准入配套政策逐步完善,“演出经济”新热度不断攀升。大麦网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江苏营业性演出观演人次达28.51万,票房收入1.9亿元,带动文旅消费达13亿元,其中南京演出市场贡献了主要份额。演唱会、音乐节接连不断,带动了住宿、餐饮、交通、展览等行业消费。2024年,南京举办营业性演出1万多场次,吸引近300万游客专门为观看演出而来,占全年旅游接待人数的1%左右,“演出流量”成功转变为“城市留量”。

促进公平竞争:政策与投资“双向奔赴”

在市场准入放宽的背景下,政策与投资实现了良好契合。南京市建邺区即将开业的一家有59台牙科治疗椅、15张住院床位的台商独资医院,便是例证。2024年9月8日,商务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拟允许在南京等9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建邺区这家口腔医院在市场准入放宽后当月即落地南京,凸显了政策与投资需求的契合度。

“从准入放宽到项目落地,需要企业有意愿、政府强服务。”南京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国家政策明确后,当地迅速梳理在手在谈项目,挖掘企业需求,经省、市、区三级联动,协助投资方于9月30日顺利完成外商独资医院注册登记事项。

这家外资医院负责人宋志豪认为,放宽医疗领域市场准入政策为外商投资中国医疗领域提供了更广阔空间,加上南京等城市对品质化医疗的市场需求,让投资者充满信心和积极性。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防止出台违法设置准入限制的政策文件,通过重大政策措施会审、协助审查、第三方评估等手段,确保政策措施应审尽审,同时推进公平竞争审查信息化建设。

秉持以开放倒逼改革、以竞争提升活力的理念,江苏加快落实服务业准入要求,成效显著。全国首家中外合资金租专业子公司获批设立,江苏与哈萨克斯坦合作的江苏中亚中心启动,众多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落地。自2022年12月国务院同意南京等六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来,南京试点104条任务落地率已超过90%。近期,江苏出台“2025年稳外资若干措施”,将服务业作为深化开放重点领域,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加快推进南京试点,研究制定苏州试点方案,扩大独资医院领域开放试点,鼓励外资布局养老、文旅等多元服务业态。

制度创新赋能:助力制造业焕新升级

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扎根苏州20多年,是博世集团全球最大的生产和研发中心之一。如今,这里正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建智改数转赋能中心。

外资企业就地从制造基地转型研发中心,实现工业与服务业兼容,市场准入是难点之一。依据《江苏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苏州配套出台外资准入便利化措施,制定外资研发中心认定管理办法,降低外资服务业准入门槛,推动二产拓展三产衍生效应,助力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

江苏坚持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制度赋能。2022年12月发布的“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积极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4年底出台的《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更是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鼓励多元主体投资检验检测服务,大力发展外资总部经济,认定新一批江苏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

制度支撑为江苏打开了投资发展新空间。今年以来,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为规上服务业提供强力支撑。1月至2月,江苏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2%,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6.9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73.6%,贡献率比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准入制度的放宽,引入了更多竞争主体和创新元素,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政策的推动下,江苏服务业正展现出蓬勃生机,成为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未来也有望在全国服务业发展中树立新的标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