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 3500 亿投资陷僵局!90% 利润归美引不满,李在明面临两难抉择

一场涉及 3500 亿美元的跨国投资博弈,正让韩国与美国的关系陷入紧张。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以 “加征 25% 关税” 相威胁,要求韩国接受不平等协议,而韩国总统李在明则强硬表态 “没好处凭啥签”,这场围绕利益分配与国家主权的较量,不仅关乎韩美经济合作走向,更可能重塑全球产业格局,让韩国陷入 “左右为难” 的困境。

一、协议起源:3500 亿投资换关税减免,初期看似 “双赢”

今年 7 月底,韩美曾达成一项初步协议:韩国承诺向美国投资 3500 亿美元,并采购 1000 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作为交换,美国同意将对韩关税从 25% 降至 15%。彼时,这份协议被外界视为 “互利共赢”—— 韩国希望通过降低关税缓解出口压力,同时借助对美投资拓展市场;美国则意在吸引外资、巩固能源出口与产业优势,双方看似找到了合作平衡点。

然而,随着谈判深入,协议细节逐渐暴露 “不平等” 本质。3500 亿美元的投资规模,相当于韩国外汇储备的 84%,对韩国财政而言是巨大负担。更让韩国无法接受的是,美国在利润分配上提出 “霸王条款”,彻底打破了初期的合作氛围,让这场本应平等的博弈,变成了美国单方面的 “利益索取”。

二、分歧核心:90% 利润归美 + 特朗普主导项目,韩国难承 “霸王条款”

在后续谈判中,美国提出的利润分配方案让韩国朝野哗然:美方要求,在 3500 亿投资本金收回前,美韩双方按 5:5 比例分成;一旦本金收回,90% 的利润需归美国所有。更离谱的是,投资项目的筛选权竟要交由特朗普 “亲自负责”,这意味着韩国不仅要承担巨额投资风险,还将失去对项目的主导权,彻底沦为 “资金提供者” 而非 “合作方”。

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韩国政府明确表示反对。韩国总统室政策室长金容范直言 “现在谈利益分配为时过早”,暗指美国在投资尚未落地、风险未明确的情况下,急于划分利润的行为 “不合情理”。韩国民众与企业也纷纷表达不满 ——3500 亿美元并非小数目,光是资金筹措与后续管理就需耗费大量精力,若最终只能获得微薄利润,甚至可能面临亏损,这样的 “合作” 对韩国而言毫无价值,反而可能拖累本国经济。

三、美国施压:突袭韩企工厂,借 “非法居留” 制造紧张

谈判陷入僵局后,美国采取强硬手段向韩国施压。近期,美国移民执法部门突然突袭韩国现代汽车与 LG 新能源在佐治亚州的合资电池厂,以 “涉嫌非法居留” 为由逮捕 300 多名韩国公民。明眼人不难看出,这一行动并非单纯的执法行为,而是美国借此向韩国政府施压,逼迫其在投资协议上让步,同时要求韩国企业为在美员工办理合法签证,进一步增加韩国企业的运营成本。

对此,李在明政府毫不示弱,公开表示 “此举将影响韩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信心”。事实上,韩国企业在美布局已久,现代、LG 等巨头的投资本是美韩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美国的突袭行动不仅破坏了双方的互信,更让韩国企业对在美发展前景产生担忧。这种 “以压促谈” 的方式,反而让韩国民众的反感情绪升温,支持政府 “拒绝不平等协议” 的声音越来越高。

四、韩国困境:半导体受挫 + 能源依赖,腹背受敌

韩国之所以在这场博弈中处境艰难,源于其面临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是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劣势,另一方面是能源安全的潜在风险。

半导体是韩国的经济命脉之一,但 2025 年上半年,中国芯片出口额达到 930 亿美元,首次超越韩国的 733 亿美元,这对韩国半导体产业造成巨大冲击。韩国本希望通过对美投资,巩固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却没想到美国的 “霸王条款” 可能让其陷入更大被动。

能源领域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韩国计划采购的 1000 亿美元液化天然气,若过度依赖美国,将打破其现有的能源进口格局 —— 此前韩国的液化天然气主要来自卡塔尔、澳大利亚等长期合作伙伴,这些国家不仅供应稳定,价格也更具优势。一旦转向美国,韩国将面临 “能源断供” 的潜在风险,若未来美韩关系生变,美国可能以能源为筹码进一步牵制韩国,威胁其能源安全。

五、李在明的抉择:维护主权还是妥协让步?

面对美国的施压与国内的期待,李在明政府陷入两难。若接受美国的协议,韩国将失去经济主权,3500 亿投资可能沦为 “为美输血”,长期损害本国利益;若拒绝协议,韩国将面临 25% 的高关税,出口企业将承受巨大压力,进一步影响经济复苏。

在 9 月 11 日的记者会上,李在明再次表明立场:“我们不会达成任何秘密协议,也不会达成有损国家利益的协议。” 这一表态既展现了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也暗示韩美谈判短期内难以突破僵局。事实上,韩国当初同意投资的核心诉求是降低关税,如今关税减免的承诺难以兑现,投资的意义也随之大打折扣,这让韩国更无理由接受美国的不平等条款。

这场 3500 亿美元的投资博弈,早已超越单纯的经济合作范畴,演变为国家主权与外部压力的较量。无论李在明政府最终做出何种选择,都将深刻影响韩美关系走向 —— 若韩国坚持维护自身利益,可能推动其寻求更多元的国际合作;若被迫妥协,则可能进一步加深对美依赖,陷入更被动的局面。而这场博弈的最终结局,也将为全球跨国合作敲响警钟:平等互信才是长久合作的基础,任何以强凌弱的 “霸王条款”,终将引发反噬。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