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夏的浮山县槐埝乡,日光温室大棚里绿意盎然:灵中村任泉的甜瓜棚内,果实藏于藤蔓间,他盘算着 “甜瓜 + 茴子白” 间作的收益,笑意盈盈;北庄村王泽原的西瓜棚里,二茬瓜纽长势正旺,“三茬轮作” 的底气源于农商行的信贷支持。从闲置庭院变身 “微型产业园”,从手工作坊升级为 “网红工厂”,浮山县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背后,离不开浮山农商银行的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一、精准授信:让庭院变身 “聚宝盆”
浮山农商银行以 “惠农贷” 为核心,针对槐埝乡农户的种植需求定制金融服务方案,通过 “整村授信 + 极速放款” 模式,将信贷资源送到田间地头。
1. 高效放贷解燃眉
为助力农户搭建钢架大棚、引进种植技术,银行实现 3 天内完成 5 万元贷款审批,推行 “一次授信、随用随还” 政策,降低农户资金使用成本。截至目前,全乡已有 130 户农户获得信贷支持,户均授信 6.5 万元,切实解决了种植户 “融资难、融资慢” 的问题。
2. “信贷 + 技术” 全链条护航
银行并非单纯的资金供给者,更主动扮演 “产业规划师” 角色。联合农业专家为农户制定 “种植周期表”,指导灵中村推广 “甜瓜 + 茴子白” 间作模式,实现 “一茬两收”,每亩增收超 500 元;推动吕寨、北庄 53 户农户新增西瓜大棚,采用 “三茬轮作不空棚” 的立体种植模式,带动种植户年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2%。此外,通过 “浮苗贷” 支持 10 村 115 户农户培育 1206 株樱桃树,预计三年挂果后户均年增收 3000 元。
二、链式赋能:助小作坊逆袭 “网红工厂”
在浮山县响水河镇敦曹村,敦盛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的西红柿酱生产线日夜运转,每天 8000 瓶产品发往全国 20 多个省市。谁能想到,这家年产值破千万的企业,曾因 50 万元设备款濒临停摆。
1. 首贷破冰解困境
2020 年,浮山农商银行 “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队” 走访时发现,这家小厂背后连着 60 余户菜农的收入来源。银行立即启动 “首贷破冰” 专项行动:客户经理驻厂 3 天梳理生产流程,对接农业农村局申报 “一村一品” 项目,协助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创新 “固定资产抵押 + 订单质押” 组合授信模式,7 个工作日内将 50 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贷” 发放到位。
2. 数字金融渡难关
2024 年 “618” 前夕,暴雨导致企业仓库进水,2 万个包装瓶报废,30 万元补货资金缺口急坏了负责人。借助浮山农商银行的 “晋享 e 贷”,企业通过手机 APP15 分钟完成授信,30 万元纯信用贷款当日到账。如今,全自动洗瓶机、高温灭菌罐等设备让日产量翻 5 倍,产品通过 ISO 认证走进太原大型商超,订单量半月内突破 5 万瓶。
截至目前,该行已为响水河镇投放涉农贷款 4165 万元,支持 129 户普惠小微企业,带动全镇西红柿种植规模突破 1.5 万亩,100 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三、专项发力:让樱桃成为 “致富果”
樱桃是浮山县的特色产业名片,但过去不少果农因资金不足难以更新品种、扩大规模。浮山农商银行推出 “樱桃贷” 专项产品,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1. 政策组合降成本
“樱桃贷” 采用 “政府担保 + 农商行贷款 + 财政贴息” 模式,大幅降低融资成本,额度灵活适配不同农户需求。同时,简化贷款流程,推广手机移动端授信,实现 “田间申请、快速放款”。
2. 下沉服务送上门
组建专业客户经理团队,挨家挨户走访果农,现场讲解政策、解答疑问,协助完成授信申请。果农李大叔感慨:“以前换品种缺资金,现在有了‘樱桃贷’,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目前,“樱桃贷” 累计授信 960 万元,带动 500 余名村民参与樱桃产业,为特色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四、直播联动:让土货走向 “大市场”
“这土鸡蛋是散养鸡下的,营养又好吃!” 在浮山县天坛镇河底村的直播现场,村民赵大爷对着镜头介绍家乡特产。浮山农商银行将 “金融宣讲” 与 “直播助农” 相结合,开展 “整村授信惠民生・直播助农促增收” 活动。
1. 政策宣讲接地气
工作人员用乡音土语讲解 “整村授信” 政策,说明 “无抵押、手机申请” 的便捷性,解答村民关于贷款额度、利率的疑问,让金融知识走进寻常百姓家。
2. 直播带货拓渠道
直播中,工作人员与村民共同展示土鸡蛋、杂粮等原生态农产品,凭借质朴的介绍吸引网友关注,让河底村的土货通过网络销往全国。这种 “金融 + 电商” 的模式,既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又拓宽了农户增收路径。
从庭院种植到产业集群,从传统放贷到数字赋能,浮山农商银行始终以 “资金供给者” 和 “产业规划师” 的双重身份,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动能。当清晨的阳光洒满西红柿大棚,当樱桃园里传来丰收的笑声,当直播间里订单不断刷新,这些鲜活的场景,正是金融活水滋养乡土、特色产业带动致富的生动写照,也勾勒出浮山县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