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坊安丘市柘山镇金钱洼村的田野上,连片的 “黑白双膜” 蜜薯田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曾经的闲置土地,如今因 “双膜蜜薯” 种植模式焕发新生;不起眼的小蜜薯,已然成为带动村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 “甜蜜引擎”。柘山镇以思路破局、技术赋能、电商拓路,让蜜薯产业从 “单季种植” 迈向 “三季循环”,从 “田间特产” 变身 “网红品牌”,在田垄间写下了一份亮眼的丰收答卷。
思路领航:锚定蜜薯产业,破解发展瓶颈
产业振兴,思路先行。为破解传统农业种植效益低、土地碎片化、农户增收难等问题,柘山镇将蜜薯产业定为农业升级的核心抓手,开启 “外出取经 + 本土实践” 的探索之路。通过组织村干部、种植户赴外地学习先进经验,结合本地气候与土壤条件,最终确立 “双膜蜜薯” 种植模式,并建成 500 余亩试验基地,为产业规模化发展筑牢根基。
“‘双膜’模式的关键是通过轮作实现‘一年三收’,核心要抓好通风透光和水肥管理。” 金钱洼村党支部书记郭世学介绍,传统蜜薯种植多为 “一年一茬”,收益有限,而 “双膜” 技术让土地 “连轴转”,彻底激活了闲置土地的潜力。这种以产业集中化、种植规模化破解发展难题的思路,让柘山镇的蜜薯产业从一开始就站在了高起点。
技术赋能:“双膜三季” 模式,实现效益翻倍
“以前种一亩蜜薯,除去成本剩不下几个钱;现在用‘双膜’技术,一年能收三茬,亩增收超 1.5 万元!” 种植户的感慨,道出了技术创新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柘山镇围绕蜜薯产业构建 “育苗 + 种植 + 复种” 全链条技术体系,让 “单季低产” 变身 “三季高产”。
每年 3 月,种植户先覆黑地膜抑制杂草生长,春分时节再盖白膜保温,使苗床温度提升 3-5℃,为蜜薯苗创造最佳生长环境;5 月初进入剪苗阶段,首茬蜜薯于初伏收获,亩产可达 4000 斤;之后迅速复种第二茬蜜薯或糯玉米,实现 “一年三收”。相较于传统种植,“双膜蜜薯” 不仅综合收益提升 70%,更凭借 “早上市、晚下市” 的错峰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成为农户的 “致富薯”。
电商搭桥:品牌赋能增效,拓宽增收渠道
让 “生态蜜薯” 变成 “富民蜜薯”,销售渠道是关键。柘山镇以电商为纽带,整合资源打响 “柘山蜜薯” 品牌:成立蜜薯产业联盟,以薯小哥电商有限公司为核心,构建 “政府背书 + 行业监管 + 企业引领 + 农户参与” 的合作机制;政府主动对接,为蜜薯争取 “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绿色食品” 等认证,推行 “两码一标” 溯源体系,严把质量关。
在推广端,柘山镇打造 “线上矩阵”:电商平台开设专题页面展示产品,拍摄种植、采收短视频引流,更依托 “网红” 村支书的流量优势开展直播带货,让蜜薯从田间直接送达全国消费者手中。如今,“柘山蜜薯” 名气渐长,线上销量逐年攀升,真正实现了 “种得好、卖得俏”。
从闲置土地的 “唤醒” 到技术创新的 “突破”,从品牌打造的 “出圈” 到农户收入的 “翻倍”,柘山镇以蜜薯产业为支点,撬动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未来,柘山镇将继续延伸蜜薯产业链,探索深加工、农文旅融合等新路径,让小蜜薯释放更大能量,让 “甜蜜产业” 结出更多致富硕果,让乡村振兴的 “薯” 光越照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