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风起,凉意生,不少人开始出现口干舌燥、胃口变差、身体沉重的不适 —— 这正是秋季阴阳交替、身体失衡的信号。《黄帝内经》有云 “秋三月,此谓容平”,秋季是人体适应季节变化的关键时期,若能选对茶饮,就能轻松应对润肺、养胃、祛湿三大秋季养生需求。医生从医学角度推荐:百合菊花茶、陈皮普洱茶、薏米茯苓茶,这三种茶对应秋季高发问题,科学饮用可提升免疫力,让养生效果事半功倍。
一、百合菊花茶:清润养肺,击退 “秋燥”
秋季最常见的困扰便是 “秋燥”,晨起喉咙干、频繁咳嗽,皆因燥邪伤肺。百合菊花茶是润肺的 “黄金搭档”,既能缓解秋燥,又能呵护呼吸道健康。
中医认为,百合性微寒味甘,入肺经,擅长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百合含有的皂苷、甾醇类物质,可抗炎、调节免疫,2024 年《中华中医药杂志》的研究更是证实,百合提取物能降低急性气道炎症反应,对慢性咽炎、支气管炎有辅助改善作用。菊花则是 “清肝明目” 的经典食材,能缓解秋季眼干、目赤、头晕等 “上火” 症状,其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还能保护心血管。
冲泡时,取干百合 5 克、菊花 3 克,用 80℃左右的温水冲泡(避免高温破坏营养),静置 3-5 分钟即可饮用,可根据口味加少许蜂蜜(糖尿病患者慎加)。每天喝 1-2 杯,能让肺部保持清润,减少秋燥带来的不适。
二、陈皮普洱茶:温养脾胃,缓解 “秋乏”
秋季昼夜温差大,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不少人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胀、疲乏无力的 “秋季胃病” 症状,陈皮普洱茶正是应对这些问题的 “养胃神器”。
陈皮是晒干的橘子皮,性温味辛苦,入脾肺经,能理气和胃、燥湿化痰。现代研究表明,陈皮中的挥发油可促进胃液分泌,改善肠胃动力,2023 年的研究就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每日喝陈皮水,胃胀、嗳气症状明显缓解。普洱茶属于发酵黑茶,茶多酚经发酵后变得温和,不仅不刺激胃黏膜,还能促进胃黏膜修复,尤其适合脾胃虚弱、湿气重的人群。
两者搭配堪称 “茶中 CP”:取陈皮 3 克(泡软去白瓤,减少苦涩)、普洱茶 5 克,用 95℃以上热水冲泡,第一泡洗茶后,再冲泡 5 分钟即可饮用。陈皮的果香能中和普洱茶的涩味,口感温润醇厚,饭后半小时喝一杯,既能助消化,又能缓解秋乏,让脾胃更舒服。
三、薏米茯苓茶:健脾祛湿,赶走 “秋湿”
很多人以为湿气只在夏天出现,实则秋季南方地区湿度仍高,加上饮食油腻、活动减少,湿气易 “潜伏” 体内,导致身体沉重、舌苔厚腻、面色晦暗,薏米茯苓茶便是祛湿的 “天然良方”。
薏米在《本草纲目》中就有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的记载,现代研究证实,其含有的薏苡素和氨基酸,能抗氧化、增强体力;2024 年《中医药导报》的临床研究显示,薏米搭配茯苓,可有效改善脾虚型水湿阻滞,减轻水肿与体重。茯苓性平和,入脾、肾、心经,能健脾渗湿、安神助眠,对秋季因湿气引发的困倦、头重、易怒有显著缓解作用。
冲泡时,取炒薏米(生薏米性寒,炒后更温和)10 克、茯苓 8 克,洗净后放入养生壶,加水煮 15-20 分钟(或用开水焖泡 20 分钟),代茶饮用。这道茶不仅能祛湿,还能调理脾胃,湿气重、易腹泻的人群,每天喝一杯,能明显感觉身体变轻快。
四、秋季喝茶养生:科学饮用有讲究
为何秋季喝茶养生效果显著?2025 年全国健康调查数据显示,30-60 岁人群中,秋季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比春季高 18.2%,胃肠道紊乱病例增加 12.7%,而有良好饮茶习惯的人群,不适发生率明显更低 —— 这是因为茶饮中的茶多酚、黄酮类等成分,能调节肠道菌群、增强抗氧化能力,是天然的 “免疫调节器”。
不过秋季喝茶需 “顺时而饮”:绿茶偏寒适合夏季,红茶偏热适合冬季,上述三种茶性质温和,恰好适配秋季。同时要注意饮用禁忌:
- 体质寒凉者避免空腹喝,建议饭后半小时饮用;
- 糖尿病患者不添加蜂蜜、红枣;
- 孕妇、哺乳期女性及慢性病患者,需咨询医生后饮用;
- 每日饮用量控制在 500ml 以内,温饮为宜,避免刺激肠胃。
五、结语:一杯好茶,安然过秋
秋季养生,喝对茶是简便又高效的方式。百合菊花茶润肺、陈皮普洱茶养胃、薏米茯苓茶祛湿,三种茶对应秋季三大需求,让身体顺应季节变化,维持阴阳平衡。未来,随着智能茶饮设备的发展,“个性化定制茶包” 将成为趋势,但当下,选对这三种传统茶饮,就能轻松开启秋季养生之旅。
你今天喝对茶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秋季养生茶饮,一起用一杯热茶,温暖度过这个秋天!